第210部分(第4/4 頁)
你要命的話;就把遺折交出來”一個太監走過去;兇狠地喝斥。
他們已經稱那奏摺為“遺折”;而且沒有人提出異議;便是這些內官、女官達成了某種默契。
雪枝哪裡抗得過他們;只能交出奏摺;這其實是一封信;乃是在梅妃榻上找到的;也不知是梅妃何時所書。信並未密封;一個太監將之拆了;眾人不管識字不識字便都湊上來看。
卻是一封遺書;只說自己獲罪於天;不能再見聖人;心中悲苦;無意殘生;唯有自盡。遺書末了;還請李隆基念在數載恩情的份上;將她的隨侍宮女放出宮去;許配良家子弟。
得了這封信;眾人算是鬆了口氣。
“娘娘性子剛烈”有人嗚咽著道。
“是極;聖人必然為之傷心……不過咱們上陽宮年久失修;連水門鐵欄都鏽爛壞了;也須向聖人請罪。”
那個來報的兵士臉色有些異樣;剛想說鐵欄不大象是鏽爛;卻更象是有人鋸開;但才一開口;便是十餘雙狠辣的眼睛瞪著他。
他也唯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第一卷誰乘星槎破虛空 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
王昌齡捋著鬍鬚;迎著海風而立。
他是第一次來登州;對於這座水泥建成的碼頭甚是好奇。其實碼頭不大;因為登州的水泥工坊也才建起不久;各方都想著要水泥用;而登州司馬元公路卻不顧眾議;堅持先建碼頭。
水泥碼頭比起過往確實要於淨得多;見碼頭上船帆往來漁舟答唱;王昌齡暗暗點頭:這位元公路在士林中名聲不算太好;但倒是一個能吏。
元公路名聲不好的原因;在於他與葉暢配合;掀翻了他的頂頭上司;原北海太守李邕。當然他只是名聲不太好;葉暢那更是臭名昭著;正統的文人當中;除去與他一向交好的寥寥數人之外;其餘人都對他敬而遠之。
想想這些年間接或直接因為葉暢而倒楣的名士吧;哪怕只是為了自保;也應該離葉暢遠些才對。
念頭及此;王昌齡不免有些自嘲;別人唯恐離葉暢太近;他卻是千里迢迢湊到葉暢身邊去。
葉暢相邀的六封信件都放在他身邊;六封信中的那份殷切之意;讓王昌齡心中感動。他之所以願意不聽友人之勸;也要辭官前往遼東;這六封信中的內容;起了關鍵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