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4/4 頁)
場面薛崇訓見得慣了,並沒有被他們的熱情矇蔽,依然督促漕運官員仔細檢查用料、花費等數目。
應酬罷,薛崇訓想起剛從京師出來那會去過的黃河三門砥柱,便問陝郡官員:“幾年前陝郡太守在三門山北側開鑿了一條人工航道,今日尚可一觀?”
陝郡官僚躬身答道:“因彼地全是岩石,老命傷財結果只能開鑿出一條淺道,河床太高,平時無法行船,只有漲水季節才能使用。”
薛崇訓回顧劉安道:“陝郡大倉建成,往後粟米便可先行存入陝郡倉廩,待到漲潮之時,走新航道,避免三門水險,無謂損耗。”
劉安附和道:“薛郎所言既是,漕運新法的好處便在於此,以倉庫為緩衝,官府可以統籌協調,在最佳時機轉運。”
眾官聽罷,少不得又大拍馬屁,讚了一番薛崇訓的高屋建瓴牛|逼無比。
薛崇訓興起,便要帶人去三門北側實地觀測新航道的境況。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地走到地方時,果見此時新航道上的河水甚淺,薛崇訓叫侍衛涉水,竟可徒步而過。有官員說道:“再過幾月,待黃河一漲,便可通船。”
就在這時,薛崇訓偶然看到了黃河邊上有艘破船,那船伕很是眼熟,突然想起來了,從長安過來之時,考察三門就是坐的那個老船伕的船啊。因那老船伕曬得黝黑,比薛崇訓還黑,他便有些印象,此時一見,竟還認得。
那老船伕見到這麼多人馬,正好奇地站在岸邊看熱鬧。薛崇訓便騎馬走了過去,招呼道:“老丈,你可記得我?數月前我坐你的船,可是給的雙倍佣金。”
那次薛崇訓穿的是一件麻衣;但這時他穿的是官服,紫色大團花綾羅。所以老船伕想了一會,才恍然喊道:“想起來啦!明公讓老頭兒看那金魚袋,老頭兒開了見識哩!”他有些怯場地回顧薛崇訓身邊的眾多官吏和兵丁,顯得手足無措。
薛崇訓大笑道:“老丈說那國姓太守撂了話在黃河上,不信治不了這河,但沒有成功;數月之前,我也把話撂下,今日如何?”
老船伕愕然道:“明公治了這河?”
薛崇訓轉身指著李太守以前開鑿的新航道:“國姓太守挖了這條道,但沒用上,因為他只治河,不治人。今日我在陝郡建了一處倉庫,將粟米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