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 頁)
”
李承宏不等王貴妃說完一句話,又道:“兒臣絕非戲言!事到如今,要回頭也晚了。待高皇后與薛大郎裡應外合,形勢一成大權在握,母親覺得高皇后會寬恕您麼?只要他們想動母親,同樣也不會放過我。”
……
人心思安,多數人都希望局勢能夠穩定。有人說追求安定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如果此話當真,那麼很多人都是軟弱的。不過穩定的機會已經錯失,早在李隆基在朝時,那才是一個真正可能穩定的良機,所以當時李隆基才那麼得人心,他迎合了人心思安的需要……可是機會已經錯失。
現在這個狀況格局複雜皇權衰微,還能平靜麼?不過都是表象而已,樹欲靜而風不止。
薛崇訓應該也是軟弱的,他一開始就不是劉邦或者李世民那樣渴望至高無上的人,如果不是預知危險,根本不會去摻和危險的權力爭奪;如果他前世是個毫無歷史知識的人(連朝代都弄不清的大有人在),肯定會好好做他的皇親國戚衛國公,每日打打球、聽聽曲、玩玩女人、逗逗鳥完事……偏偏知道了,於是踏出一步,再想收手已不可能。
他如今這位置,要放權退讓是絕不可能的,只能步步進逼。
除了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他還在加緊對皇室的監控。內廠監視太子是自然的事,實際上薛崇訓最重視的不是太子,而是皇帝李守禮。就算李守禮不理朝政,但是他手裡的皇權照樣讓人感到有些惡寒。
薛崇訓一面聯絡宦官魚立本等太平黨的宮人,在李守禮身邊佈置人手;一面也和禁軍將領保持聯絡。將軍常元楷、李慈等都是太平舊黨,中級將校也有不少和薛崇訓熟識。
他曾經自己推演過與李守禮之間的鬥爭,自覺勝算不多。不過世事人為,人才是最重要的一環,李守禮那樣的人,有勝算也不幹事,就沒話說了。
假使李守禮第一步提拔自己的人掌禁軍,薛崇訓就有點頭疼了。他自然會意識到不妙,可是他一個異姓王根基尚不是很牢固,直接發動政|變謀朝篡位實在壓力很大。
謀朝篡位是件有難度的事,名不正言不順,很多人就覺得起事的機會來了,很顯然會有不少姓李的自稱“李皇叔”之類的動心思。就連朝廷內部也是個問題,李守禮做皇帝,薛崇訓可以大搖大擺地調集軍隊去鎮壓稱|帝的李隆基;如果朝廷不姓李,內部應該有各種始料未及的事兒。
究竟會怎麼樣?薛崇訓自己也沒想明白,得試了才知道;他明白的是這麼篡奪皇權很不安全,不然曹操之流乾嘛不痛快稱|帝?
於是李守禮這麼撒手不管是喜聞樂見的事,只需要隨時監視著他仍舊在紙醉金迷就好。
或許是薛崇訓已動了反心的原因,如今他也是額外注意起名聲人心起來,畢竟以後走到了那一步,反對者太多搞得眾叛親離實在難以應付。
正好朝裡幾個法司衙門在審姚崇的案子,呈上的奏章是滿門抄斬。薛崇訓就想說說好話,倒不是因為在洛陽時李鬼手和那歌妓非煙求情的緣故,而是他覺得李鬼手的話有些是有道理的,幫姚崇他們家一把,能贏得一點士人之心。
正文 第六十二章 清算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9…5 5:09:27 本章字數:3145
光線灰暗的刑部大牢,最近熱鬧了起來。平時沒關那麼多人,刑部並不直接管案子,一般只是負責複核各衙門的案情卷宗、頒佈修改刑律等事,或是審大案欽案。這會兒就正遇到大量欽案,多半是從洛陽押解回京的叛臣,所以才一下子關了那麼多人。
這裡的條件比一般監牢好多了,並不是陰|溼的地牢,地上乾燥清潔,牢房裡還鋪著乾草。不過對於犯人們來說依然形同地獄,因為可以進到這裡的犯人多半都有身份,不然沒資格讓朝廷中央直接看押。
參與謀反的姚崇一家子被押進長安之後就關在這裡。抓進來的有二十幾口,主要是姚家的家眷和近親。至於那些純粹的家丁奴婢,在洛陽查清楚之後就被放掉。
在唐朝被司法衙門判株連的情況實在很少,就算是犯了重罪的多數都是判本人斬刑,家眷或流放充軍或貶作奴隸,只要沒死的人通常都能得到朝中同僚多多少少的幫助。因為唐朝聯姻極多,倒黴了一家,總是有在職官員幫忙周旋。但這次謀反情況不同,重刑者很多,先是崔門直接被軍隊屠|殺,然後押解到京的許多家都被判株連。
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劉幽求、張韋、姜浩、姜長清等人在戰爭結束後沒來得及被俘,有的自殺有的被部下殺掉,但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