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呈兩翼展翅狀態,猶如鳳凰振羽欲飛。廳堂裡面的裝飾熠熠生輝,給人以莊嚴敬慕之感。
“丁兄,都說廟小妖風大,誰又會想到香火這麼旺的一座廟宇裡竟然會存在通往地府的大門呢?”張善義感嘆道。
“不要亂說話,雖然佛家、道家並不相同,但你這麼說還不是很合適吧。”
丁靈脩一臉虔誠的嚴厲批評,他忽然感覺眼前這個張善義從剛才跟那女孩變完魔術後就變得有點不對勁,雖然平時張善義偶爾會露出一點十七八歲小孩的稚氣,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很成熟的。而現在竟然不過大腦就口出狂言,他堂堂一個龍虎山道士怎麼會連這麼簡單的規矩都忘記。
“哎呀……貧道罪過。”
張善義連忙捂嘴,自己也詫異自己為什麼會突然變得口無遮攔,隱隱感覺自己好像丟了什麼東西,變得有些心神不寧起來,整個人十分煩躁不安,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完全是在很隨意地流露著……
究竟什麼東西不見了呢?
張善義百思不得其解。
兩人來到最北面的藏經樓,藏經樓的一樓大殿富麗堂皇,莊嚴肅穆,五尊金身佛像立於殿內。藏經樓的前面,與向陽寺的大雄寶殿的後面緊接相連,其風格堪比宮廷做法。其簷廊下部均是石作構造。兩人繞到藏經樓右側的客堂,走了進去。
等了沒多久,一位身著袈裟,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走了進來:
“二位久等,想必這位施主便是丁家的後生丁麟之子吧。”
丁靈脩連忙起身答禮,一臉虔誠地說:
“沒錯,鄙人便是丁家丁家第四十九代傳人丁靈脩,見過方丈。我二位冒昧來訪,還望方丈見諒。”
丁靈脩還沒等介紹張善義,張善義竟然施了個禮就朗聲道:
“無量天尊,貧道乃龍虎山道士張善義,道號天鸞子,見過方丈。”
方丈還了一禮,微微一笑,吩咐旁邊的一個小侍僧:
“貴客至此,速速備些齋飯,打掃出兩間廂房。”
“方丈太客氣了,我倆要事在身,就不打擾了,方丈咱們還是談事情吧。”丁靈脩笑呵呵的回答。
大師點了點頭,示意他倆坐下,然後看向小侍僧:
“好,福覺,你去給兩位貴客沏壺茶吧。”
“是,方丈。”
丁靈脩坐在方丈旁邊,兩人寒暄幾句關於丁靈脩父親丁麟的事情,丁靈脩從方丈口中得知丁家一直與向陽寺就有著很深的淵源,當1994年向陽寺重建的時候,丁麟也用化名為向陽寺的重建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啟動資金。之後還多次來向陽寺求香拜佛,與老方丈也相交甚厚。丁靈脩這才明白了為什麼自己來到後,老方丈會親自接待,並如此熱情,原來跟他父親有一定關係。
兩人客套幾句,開始步入正題,剛要談及關於地府大門的事情,張善義突然插話,讓兩人一愣:
“方丈,想您也是一位得道高僧,貧道心中一直對佛與道心存疑惑,大師可否指點迷津。”
丁靈脩驚訝萬分,有手肘頂了他一下,心想本來兩人聊得甚歡,馬上就要談到正題,這時候你還插什麼嘴啊。
丁靈脩皺了皺眉,既生氣又迷惑。
張善義卻沒有理會,一本正經望著方丈。
向陽寺方丈不動聲色,緩緩笑著說:
“阿彌陀佛,張真人請講。”
張善義想了想說:
“方丈,佛大道大?”
丁靈脩一聽,茶杯險些掉到地上,呆望著兩人。
方丈卻無形喜怒,笑吟吟地說:
“自性平等,無有大小。”
丁靈脩鬆了口氣,輕抿一口杯中茶。
沒想到張善義竟然繼續追問:
“僧高道高?”
丁靈脩瞪了張善義一眼,心說這傢伙哪根筋搭錯了,怎麼誠心來找茬。
方丈卻仍一臉平靜:
“直心是道,無有高低。”
丁靈脩以為這下他總該無話了,沒想到張善義又問:
“道家依一生二,二生四,四生無窮為法理;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達天人合一為證悟;不知佛家依何為法理?又依何為證悟?”
丁靈脩放下茶杯,已經實在聽不下去了。
方丈回答:
“佛教依自然又空自然,依因緣又空因緣為法理。見世間空、苦、無常,知諸法無我,覺不生不滅為證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