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3/4 頁)
發兵進犯,大宋兵敗垂成,就只有求和稱臣的份。就是因為有這群只懂得欺壓百姓,貪汙公款、相互勾結的官場蛀蟲。
擺在趙如煙眼前的,活脫脫就是一幅官僚的百醜圖,曲妍盡態,呼之欲出。
說得好?
好在什麼地方?
她還能怎麼被無恥的冤枉?
她還能怎麼被無情的踐踏?
究竟還有多少苦,都想讓她這個身若漂流浮萍的公主試一試、嘗一嘗?
作為宋人,她以為他們可以同舟共濟,一致對外。
可是為什麼,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權利,反而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最終成為一個就要被千古奇冤所吞噬的可憐人?
她想掙扎,她想抗爭。然而此時,面對著高高在上的文武百官們的嘲弄、侮辱和傷害,孤立又無援的她,沒有任何力氣,也沒有任何機會,只能給與無言的抗議。
因為她知道,所有這一切都是早有預謀,而她只不過是一顆可憐的棋子,就算她尊貴如公主又如何?不過是她父皇手中的一粒穩固皇權的棋子而已。
罷了,她懂了,她悟了,她應了,她認了。
千鈞一髮之際,金鑾殿外的一名禮部官員突然高聲喊道:“稟皇上,楊業將軍遣長子楊昭將軍帶其手下諸名將士在殿外求見。”
趙光義臉上立即揚起一抹笑容:“快宣!”
潘太師擰皺著自己的掃帚眉,心中對於楊家軍很不滿意,早不來晚不來,偏在他的事情尚未完結之時到來:“萬歲,那公主……”
“先一旁候著!”趙光義一擺手,趁機推搪。
數月前,廣西廣源州人儂智高起兵反宋,自稱仁惠皇帝,招兵買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了廣東。趙光義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征討,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一時間,舉國上下躁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
危難之際,他接受宰相的建議,親自在垂拱殿設宴為楊家軍餞行,大將楊業派遣自己最信任的兒子楊昭同去征討鎮壓。
現在楊昭將軍先行歸來,定是帶回了好訊息。
趙光義連日來憂心廣東戰事,吃不好睡不香的,心情極其不佳。好不容易楊業將軍遣大兒子楊昭將軍回京,必定帶回了好訊息,此時他哪還顧得上其它的事情。
趙如煙一聽到楊昭的大名,頓時心下一震,欣喜的情緒融入血液。
這下她有救了!
剛剛那些汙衊她,揚言要處死她的官員,全是潘太師的黨羽,寇準跟楊家軍那邊的人並未發話,想必他們是等楊昭得勝歸來這個契機,再為她求情。
一瞬間,趙如煙彷彿看到了希望,忘記了頸上那凜冽的刀刃,也忘記了她正身處煉獄之中。
她急切地向殿外張望,伴隨著她的動作,脖頸上銳利的刀刃已經劃破她細膩的肌膚,一滴又一滴鮮紅的血,緩緩地滑下刀尖,落在青磚地面上,格外醒目。她亦是全然不顧。
眾人目光齊聚之處,一個年輕男子徐步而入。一襲硃色的武官朝服,將其偉岸的身軀襯托得完美無缺。方正陽剛的俊臉,沉穩強健的男性魅力,震懾得殿內鴉雀無聲。
他步履徐緩、氣度沉穩、冷若冰山、靜如深海。顧盼之際,極有威勢,眉目間不怒而威,天人般大氣磅礴、英風颯爽。
真正的大英雄,不需要渲染,不需要造勢,不需要烘托。他只要隨隨便便地站在那裡,就足以壓倒一切,任何人都不敢逼視。
這樣的大英雄,即便身處千萬人當中,仍是可以一眼認出。
趙光義表露出欣慰地微笑。楊昭不愧是我巍巍中華的頂尖人才,世間人所謂的大英雄真英雄,應該就不過如此了。
這個威風凜凜、宛如戰神的男人在大殿上站定,肩背直挺宛如百年蒼松翠柏,頂天立地。
他正要上前大禮參拜,卻被趙光義制止,這會他這個皇帝表現出對楊家軍極為的尊崇。
言語中帶著欲知曉戰況的迫不及待:“楊將軍,先不必拘禮,馬上向朕彙報一下廣東戰事如何?”
楊昭不慌不忙,禮數周到的再度拱手,姿態恆穩,恍如一株勁風不移的大樹。
“啟稟聖上,我父帥楊業篩選精銳部隊三萬七千多人南下,到廣東後,即大刀闊斧整肅軍紀,使軍威大振。我軍從桂州開往賓州駐下,始行疑兵之計,按兵不動,令儂智高以為我”休軍“,懈怠不備。父帥遂將軍隊分為先、中、後三軍,親自率軍火速出擊,冒大風雨,夜度天險,一舉奪回數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