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2/4 頁)
握成了拳!
可是他能做什麼?!
撤換鎮北侯?現在過了年,旱災已經快四年了,朝廷兩三年沒發出軍餉,各地府兵多已經解散,依然在守的,許多靠打劫為生。哪裡能抽調出十幾萬人去頂替沈家軍?如果只換了主將,沈家軍,沈家軍,上百多年,沈家提拔的骨幹遍佈軍中,只換主將有什麼用?令出不行,形同虛設!
皇帝在朝上剛露了一下鎮北侯治兵不嚴的口風,雖然太子方面的文官馬上跟進說要讓鎮北侯進京說個清楚,嚴氏那邊的文官激烈反對:現在災荒遍野,國力虛弱。若是邊境有事,江山不保!那些傳言什麼的不過是百姓的愚昧,怎麼能認真?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糾結了半天,皇帝只能以朝廷無法承擔軍需負擔,讓鎮北侯削減兵士。可就是這個旨意,也讓許多朝臣反對,說現在該增兵邊境,怎麼能自削兵力?
呂氏文臣辯駁:四公主和番,兩邦友好,這些年來邊境無戰事,前一陣說的什麼北戎大軍壓境,其實根本沒有發生!若是真的有二三十萬的北戎聚集,怎麼能無聲無息地退兵?鎮北侯明顯妄言危機,以此來為自己爭取利益,其心可誅!應該重責!那些提倡強兵的人該體恤民意,現在最重要的是救災扶貧,若是窮兵極武,必然遭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反對……
削兵的旨意就在兩邊都不滿意的爭論聲中下達燕城。
太子極為失望!削兵有什麼用?那邊把老弱病殘的兵士削減幾個,不就過了關?他原來以為皇帝怎麼也該召鎮北侯父子進京問罪才是!或者由朝廷派出人,到鎮北侯身邊牽制鎮北侯的行動。雖然也許根本沒用,可至少該給他們造成不便!太子忿忿然:如果自己能做主就好了!
他焦灼了幾日,終於把幾個親信的幕僚召集起來,對他們說:“父皇……近來上朝時常帶倦色,想來是身體欠佳。本宮聽說道士之丹藥有強身健體益壽延年之效,你們可以去為父皇找一有道之士,為父皇煉丹調養。”
眾人猛一聽,並沒有覺得不妥,可既然是件關心皇帝的好事,太子為何面色凝重?
一個幕僚為了證實般說道:“殿下的意思是,找一個為皇帝煉丹的有道之士?”
太子抬眼,眸光狠歷,那個人忙低頭說道:“在下愚蠢了,殿下只是為皇帝康健著想,想找個可靠的人為皇帝煉丹。”
這些幕僚們跟隨太子已經許多年,對太子的心思不說了如指掌,也算是能知十之八九,此時心頭亂跳,但表面誰也不敢再說什麼。
太子點頭:“都下去吧!記住,要是個眾所周知的有道之士,他能說服父皇食用丹藥。”
眾人都諾諾,退了出去。
等人們都走了,太子長出了一口氣,他總算走到了這一步!他並沒有覺得恐怖,反而有一種輕鬆。長時間的壓抑和絕望已經讓他瀕於崩潰,他能看到的唯一出路就是成為皇帝,一切在他前面的障礙都必須被摧毀!
幕僚們出門來,誰都不敢看別人,垂眼匆忙告別,急急歸家。大家都需要回去先平靜一下,才能面對這個極為艱鉅的差事。
過了一日,大家回來時,已經有了默契:現在政局處於一種膠合狀態,三皇子早就顯露了爭位的意向,又得文武支援,再也不能掉以輕心了,若是想保住日後的富貴,只有依從太子的心願……
幕僚們將京城周圍的道觀和裡面有名的道士列了個單子,反覆比較研論後,覺得京城外霄雲觀的茅道長最為合適。此人名聲遠揚,很有道行,熱心傳揚道家養生之術,平常霄雲觀的丹藥就在京城大賣。茅道長樂善好施,在災年中多次召集法會賑災,皇帝都給他下了賞賜。他又愛名聲,想來不該拒絕入宮為皇帝煉丹。?
☆、救人
? 藏在山石後面的張允錚季文昭沈汶等人,等來等去,什麼都沒有發生。沈毅也不回來,周圍一片安靜,可誰也不敢出去。日頭升到高空,張允錚和沈汶對視,真想出去看看,可是季文昭知道他們的意思,使勁對他們搖頭,表示不讓他們動彈。
冬日寒冷,大家不能活動,都被凍得手腳冰涼。段增雙手一個勁兒地張開握緊,示意他們也照著做。山坳裡的群馬都被上了嚼子,包裹了馬蹄,不然也無法保持這麼長時間沒弄出動靜來。
他們等呀等,到晌午了,終於聽到了單薄的馬蹄聲。馬蹄聲很慢,簡直像是踱步,張允錚實在忍不住了,往外看了一眼,又縮了回來,可想了想,又探出頭去。他這麼一干,其他人也悄悄地起身到了他身邊,向外瞄去。
山坳口,走過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