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第3/4 頁)
嫲扶著,一進了寢室,就馬上躺倒了床上——誰能想到偽裝著去喜歡一個人會變得這麼累!還要外加下毒,這壓力也太大了吧?!
第一次難,後面就相對容易了些。皇帝再來,薛貴妃就沒這麼緊張了。
一進臘月,滴水成冰。
北戎方面大軍雲集,探馬報回的數字累加起來已經五十多萬。
鎮北侯這是頭一次面對這麼強大的北戎軍力,他不得不承認季文昭是對的——如果此時與北戎軍隊一拼死戰,沈家軍必然全軍覆沒。他當然不知道,前世,他沒有季文昭在一邊,心知無望取勝,只能拼死。現在,季文昭說退守後還有取勝的機會,他決定聽從季文昭的建議。
鎮北侯召集所有中軍幕僚,沉重地說:“各路探馬都回報說,北戎重兵陳列邊境,號稱百萬,實則半數左右,可就是如此,也是三倍於我方的兵力。看來他們近期必然發作,各位有何見解。”
他看向季文昭,季文昭知道鎮北侯的用意,馬上站出,大聲說了他的撤軍建議。其他幕僚們自然紛紛反對,有人說如此對士氣打擊太大,有人說這樣會辜負皇恩,還有人說這是變相的投敵……季文昭當然像打了雞血一樣,舌戰群儒,一個人把種種觀點一一駁斥,最後鎮北侯見時機成熟,舉手示意道:“我聽了眾位的意見,覺得季軍師所言有理。現在不可與敵對峙,該先儲存實力,馬上撤軍。”
有軍師再出聲反對,季文昭說道:“侯爺有令,諸位就不要再固持己見了。北戎若是起兵,大軍半數是騎兵,行動必是迅猛,現在軍務緊急,要立即排程……”正說著,有人匆忙跑進來,報道:“侯爺,沈將軍帶兵搶劫了燕城周邊百里的富裕商戶,派兵押糧入城。”
鎮北侯一驚,就要發怒,季文昭拍手道:“好!”不等別人說什麼,季文昭大聲對鎮北侯說:“沈將軍此舉雖然有些粗魯,但此時大敵壓境,該禦敵為上!我城軍糧並不富裕,若是不及時儲備,恐日後北戎圍城,城內糧絕,必不攻自破!侯爺,我們多次給皇上寫去奏章,說明了北戎的動態,請求朝廷輸送軍需,可是所有奏章都如石沉大海,毫無作用。沈將軍此舉有利大局,請侯爺體諒。若是有人前來喊冤叫屈,侯爺就好好撫卹,儘可立案,等戰後妥善補償就是了。若無人,就先不追究,等日後再責罰沈將軍吧。”
有人插嘴道:“可是如此擾民……”
季文昭說:“現在何止是擾民,侯爺,請發令撤兵,但要晝伏夜出,同時堅壁清野,不可給北戎留下糧食,並明令沿境民眾儘快躲避!”
鎮北侯咬了咬牙說道:“好,就如此傳令。對沈將軍先記下軍棍,等人來訴告,再依法受理!如果需要,就寫下欠條,承諾日後歸還。”
季文昭心說還歸還什麼?糧食早就存好了等著沈毅去取的,但口頭上說:“當然當然,應該歸還。”
鎮北侯一臉沉重和無奈,可是終於點了點頭。
沈毅這一“搶”可非同小可,竟然“搜刮”出了十幾萬石糧食和各種物資,兵士們用車馬人力,日夜不停地運入城內。
次日開始,沿境沈家軍主力,面對行將發動的北戎大軍,竟然悄悄分批撤兵,趁著黑夜,往燕城行進。
邊境的百姓現在聽到了北戎百萬大軍壓境的風聲,終於明白情形嚴峻,好在前一陣就被人提醒了,都做了準備,現在就紛紛攜家出逃,有些人加入了沈家軍。
同時,燕城開始疏散人口,退伍軍人充任的里長們挨家挨戶地勸說居民南行避禍,以十家為一單位,有兵士護送著,往南方和東南方向去,至少要走五百里。而西南方向,則是有上萬退役的兵士如扇面分開,梳理過鄉鎮,要求百姓準備疏散,堅壁清野,進山躲藏,不能留下一粒糧食。可以說,大戰未起,已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這些動作,因驛站不足,傳遞緩慢,日後等傳到京城時,是與北戎大舉進攻的訊息同時到的,只有有心人才注意到了時間上一個月左右的誤差。
鎮北侯雖然下令撤兵,但他作為武將,總覺得這麼幹真是沒臉,私下裡與季文昭交談。
鎮北侯問道:“你真的認為撤入燕城,就有勝利之機?”
季文昭沉穩地說:“侯爺,城防工事都完成了,除了北門,其他城門都已換成了鑄鐵支架的城門,各種武器都已齊備,完全能抵抗大軍圍城。”所謂鑄鐵城門,是按照沈汶的圖樣打造的。門框是鐵的,與地面有三角支架,門板是鑄鐵的格子,中間留了只有一人能透過的空間。如果這門關上了,就根本不能用巨木徹底撞開,僅能撞掉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