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1/4 頁)
太子終於跪倒了:“父皇!兒臣不敢啊!兒臣所為實在是為了減輕父皇負擔,因兒臣見識有限,所做也許有誤,但絕對不是對父皇有半點不忠不孝之心!父皇明鑑!”
群臣紛紛下跪:“陛下,太子最近殫精竭慮為陛下分擔國事……”
“皇上,太子乃是真心盡孝,雖然有差,也非致命錯誤……”
“陛下,太子常說陛下乃千古明君,光照萬代,自己是飛熒之光,根本無法和陛下相比的……”
“聖上,太子一心為聖上著想……”
聽到滿堂都是為太子辯解的話,皇帝冷笑了,對孫公公說:“去問問,看看草錄之所收奏章和正本差了多少!”
太子渾身打顫,膝行向前,到了皇帝的臺階下:“父皇!兒臣錯了!”
朝臣們還不明就裡,接著說好話:“陛下,太子殿下已幡然悔悟……”
“太子殿下實在是真心實意……”
見皇帝臉上冷意愈濃,太子扭臉大喝道:“都閉嘴!”眾人當場愣住,太子轉臉對皇帝哭了:“父皇!兒臣真的錯了!父皇恕罪!”
此時孫公公進來了,見此情景就站在了一邊,皇帝看向他,命令道:“說!”
孫公公小聲說:“草錄與正本,相差一千一百四十七份……”
一時,滿堂靜寂。朝臣們面面相覷,誰也沒想到太子竟然敢毀去這麼多奏章!當然誰也不會感慨那些文臣們日以繼夜辛勤筆耕的成就。到這個時候,大家也明白了:那個殿外喊冤的太監明顯是皇帝的棋子,就是為了揭露太子這一行徑的。若是兩本記錄相差幾十份,甚至百份,還可推究到人的遺失散落之過,現在相差如此之大,可見太子不僅毀去了奏章,還篡改了錄入名冊。這是有意矇騙皇帝啊!如果是別人敢幹這事,就是罪該萬死,可這是太子,日後的皇帝,朝臣們心中極為糾結:如果不抨擊太子,皇帝就知道自己不忠於皇帝了,現在皇帝還在位,當堂就能罷官免職。另一方面,如果抨擊了太子,他以後登了基,還能饒了自己?怎麼辦?!眾多人臣內心煎熬,都皺著眉,一副無措的樣子。
三皇子緊閉著嘴,在一邊鬱悶地看著。他一點都不高興,只覺得很煩心。
皇帝看了他一眼,覺得他沒有落井下石,還算是個念情的人,恍惚中突然想起了一個溫婉的微笑,心中猛地刺痛……他馬上晃了下頭,打點起注意力,看著匍匐在腳下哭泣的太子和一朝啞口無言的臣子們,臉色顯出怒色:方才為太子求饒有滿殿的聲音,現在發現太子真犯了錯,竟然沒有一個敢公然批評他的!
終於,有一個臣子見到皇帝的臉色,又想到了皇帝方才罵太子的話,領悟到了皇帝今天這番做作的意義:四年旱災已經耗盡了朝廷所有的錢糧,現在就是皇帝祭天、下罪己詔的時候了。皇帝不想丟這個臉,他罵太子不忠不孝,矇蔽君父,當眾把太子弄得這麼狼狽,這是想讓太子替他去祭天和下罪己之書吧?
這個臣子小心地說:“陛下,太子所犯之錯重大,可透過祭天,向上天懺悔,並代皇帝向上天祈雨。”
太子一聽,立刻說:“父皇!兒臣真的錯了!望父皇寬宥孩兒吧!請讓兒臣前往祭壇祭天請雨,向上天懺悔一己之罪,也求上天的寬恕!”
皇帝臉色緩和下來,嘆了一口氣說:“你是朕的太子,日後要接替朕坐這江山。”是接替!等朕死了以後!“你身為太子可行為不檢,讓朕甚是失望!生為皇家之子,所作所為,關乎天地之平和。你所為多有不妥,是以天降災情以示警,你也該去祭天悔過,為百姓祈雨。”這麼一說,就把災情可能有的人為因素,推到了太子身上大半。
太子心中恨得要死:敢情這四年旱災都是我行為不檢造成的了?虧你敢這麼說!你是個皇帝,竟然不說是你做的事不對,卻抓我當替罪羊!太子根本不信這些什麼因為人的行為不對才造成了天譴的原理,這明顯是皇帝玩兒的一個政治手段,就是想當著眾臣打他一個耳光。可是他再恨,再惱,也不能露出分毫,還是悲慘地哭泣著說:“多謝父皇原宥!兒臣一定潛心向天懺悔,從此洗心革面,忠心孝敬父皇,絕對不敢再做違拗之事。”
皇帝板著臉:“那些近兩月罷官的官員,官復其職,那些提拔的,免去職位。從今起,太子所總結之奏章要三皇子過目,以定準確之度。”他幾句話,就把太子兩月的經營化為烏有。
太子驚呆了,抬頭看皇帝,皇帝嘴角掛著譏諷的笑容,太子連忙低頭說:“是!”
三皇子皺著眉,剛想推脫,可又想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