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叔父這麼來回跑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到處有酒窖嗎?給你建個有何難?還用得著這麼要死要活的?”
嚴氏抹乾眼淚,指著沈汶說:“這個酒窖可是一定要照著我小姑說的建才行,不然我就去不了邊關了呀。錢也是小姑給,您可千萬要幫我這個忙!”
嚴三夫人驚訝地看沈汶:“這個小姑?!她才多大?”
沈汶笑眯眯地行禮:“三叔母,我有個從書裡看來的酒方,算是秘方,只能讓家裡人去做,就怕別人不用心,做不好。”
嚴三夫人有些懷疑地問:“從書上看來的?能否做出來還不知道。你說說,我聽聽,看能不能做。”
沈汶點頭,到了案前,研了墨,仔細畫了做蒸餾酒的器具和制酒的過程。
中國古代平常的釀造酒只有二十度,可蒸餾酒則能輕易達到六十度以上,能夠燃燒。
有些文獻說先秦時就有蒸餾酒,宋代有隱約的記載,可正式的酒經和幾部專著,都沒有提到蒸餾酒。蒸餾酒的普及是在元代,而且其普及的速度極快,因為制酒的工藝簡單。這個時期大多數人們喝的還是一般的釀造酒。
國外也同樣有蒸餾酒,古時歐洲人們所制之蒸餾酒,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喝的,而是為了燃燒。
嚴三夫人出於釀酒世家,聽了沈汶的描述和講解就知道完全可行,只需找人按照沈汶要求的去打造要用於蒸餾的器皿,或陶或銅,甚至可用木桶,就可開始制酒了。這中間的問題,就是糧食。酒烈,肯定要更多糧食……
像是知道嚴三夫人的想法,沈汶說道:“所需糧食,都皆由我提供,三叔母不用擔心。”
嚴三夫人微躊躇著說:“這酒要是做成了,可是有人會喝?”這酒聽著就知是烈性,不知可有人會喜歡?
沈汶搖頭說:“三叔母現在不要擔心這些,我需要所有釀成了的酒。從此後六年,三叔母和三叔父所需費用,全部由我來支付。六年後,此治酒之方三叔母可隨意使用,只是這期間,請三叔母不要在其他地方用此方法。”
嚴三夫人忙說:“這是自然!此乃小姑的秘方,我等怎能盜取?六年後也不必……”
沈汶搖手道:“三叔母不要客氣,我言而有信,六年後三叔母若覺得此酒可得人們之認可,自可將此方法用於自己的酒窖,只是現在我請三叔母答應我三件事。”
嚴三夫人想了想,看看兩眼含淚的嚴氏,說道:“你說說,我聽聽,看能不能做到。”
沈汶鄭重地說:“第一,此事一定要保密,三叔母不能向其他人洩露訊息,當然除了三叔父。”
嚴三夫人想到如果這是個秘方,沈汶當然不想讓別人知道。就點頭道:“這有理。”
沈汶再說道:“第二,不能讓人知道這酒窖與鎮北侯府有任何關係。”
嚴三夫人也明白這個道理:鎮北侯府的地位太特殊,武將之家如果公開去行商賺錢,難免要惹人猜疑,難怪這位小姐要這麼曲折地來開酒窖。她再次點頭:“我也明白這個道理。”
沈汶又說:“第三,制酒的地點,要我來選,不能錯。而酒窖所需之人眾幫手和管家,都由我的一位朋友提供,那些人很可靠,不會傳閒話,也不會惹麻煩。請三叔母體諒。”
嚴三夫人思襯著:這是對方另一手保密的措施了,不用外邊的人手,就少了洩密的機會。
她不由得仔細打量沈汶:看不出這個有些胖的小姑娘心思如此細膩,一點兒漏洞也不留。看來對方選了自己,是因為信任。說到好處,報酬就先不說,若是這酒日後真有賣的地方,學了這個秘方,也多了一條商路。
嚴三夫人終於慢慢點頭說道:“好吧,我全都應了。”
沈汶笑了,行禮道:“多謝三叔母,我就知道三叔母是最好的,二嫂說這事必須三叔母來做,其他人都不行呢。三叔父那裡,就拜託三叔母去說服了。”
嚴三夫人擺手:“他才不管這些事呢!那是個只花錢不賺錢的人,天天就是‘行萬里路’呀,讀‘萬卷書’呀,跟他提起銀子,哎呦,他那個不樂意聽呀!清高得鼻子翹到天上去了。”
沈汶擔憂地問:“那他能同意三叔母去建這個酒窖嗎?”
嚴三夫人揮帕回答:“他就想到處逛!你看他悶頭不說話的那個樣子,其實我知道,每次我們出來,他都偷著樂!去個新地方,他特高興,哎呦,這一路,又寫這又寫那,筆都能用禿了好幾支。你看人家的命多好!根本不用操心,就管遊山玩水!”
嚴氏和沈汶都笑了,嚴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