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3/4 頁)
看著兩個孩子高興地啃著雞腿,劉青這才開始吃飯。“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在劉大春家是沒有的,一家人一邊吃一邊聊天,劉青這才覺得是家的感覺。
吃過飯收拾好廚房,劉青請劉大春和秦玉英到廳堂坐好,沏了一壺茶,給他們每人倒了一杯,才道:“哥哥嫂嫂,昨晚有外人在場,有些話不好說。現在只剩了我們三個人,咱們商量商量搬家的事。”
“真的要搬?”秦玉英驚訝道。
“莫非嫂嫂以為我在說笑?”
“不是,不是。”秦玉英訕訕地笑道:“可是……大春昨天說的也有道理。再說,咱這房子才起好沒多久,這麼好的房子不住,我可捨不得。”
“妹妹,”劉大春開口,“你捎回來的那六百兩銀子,可是你走南闖北辛辛苦苦才掙到的血汗錢,等你出嫁的時候,哥哥給你留作私房錢,女人家家的,有些錢傍身,也不至於受別人的氣。”他撓撓頭,忽然想起他這妹妹一身本事,性格也沒一點懦弱,她不給人氣受就不錯了,誰還能讓她受氣?再說,即便受了氣,不是還有他這個哥哥麼?想到這裡,他笑了笑,又道:“昨晚我合計了一宿,我也認為該讓孩子唸書,看看妹妹就知道了,唸了書的人,那可比其他人強的不是一點半點,即使考不中秀才什麼的,也能明許多事理。”他頓了頓又道:“但二寶現在還小,大寶呢,我想給他在大圩鎮上找一個私塾,花點錢,給他住在老師家裡,隔三差五的去看看他,過得十天半個月讓他回家一趟。讀得幾年如果有出息了,再說以後的話。”
劉青仔細地聽完大春的話,心裡很安慰。劉大春人雖聰明,但以前受眼界、知識所限,考慮問題不會有這麼細緻全面。現在作了幾年茶管事,見識還是大不一樣了。她笑道:“哥哥,錢我還有,那些是給你和嫂嫂的,你們留著。”她對張嘴要爭論的劉大春擺擺手,“哥,你聽我說完。我出去這一年,跟人合夥開了好幾個茶館和茶園,每年都有利潤分成的,所以哥哥不用為我以後的事操心。至於孩子,我認為大圩這小地方,先生的水平可能不怎麼樣。再說了,跟大寶二寶一同讀書的孩子,很可能以後就是他們一生的朋友。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同窗的品行、胸襟、膽識、往後的成就,對大寶二寶都會有很重要的影響,而這些方面,大地方的人往往要比小地方的人要好一些。所以我認為,把家搬到府城去,對孩子們很重要。”
劉青喝了一口茶,又道:“再來說謀生問題,我這裡還有兩三千兩的銀子,在桂林府買一個小院子,再置一些田地,開上兩個茶葉鋪或茶莊,完全可以讓一家人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
想象著劉青構畫的藍圖,秦玉英一臉的憧憬。劉大春卻“呼”地站了起來,堅定地說:“我絕對不能再用妹妹的錢。”
劉青就知道劉大春會這樣,她這個哥哥,對她好得實在是沒話說。也因此,劉青更會不遺餘力地幫他:“哥哥,你先別激動,聽我說完。”看劉大春重新坐下,她才又道:“這樣做,我也是有私心的。錢是死的,攥在手裡也沒多大用處。但如果只有這樣做了,等大寶二寶他們有了出息,咱們家境也富裕了,這有錢有勢的孃家可以給我多大的依靠啊!是不是,哥哥?”
劉大春抱著頭,半天不吭聲。雖然妹妹說的在理,但讓他把妹妹的錢都花光,他會自責得睡不著覺。
兄妹連心,劉大春的心理,劉青也能猜到一些。她想了想,道:“要不這樣,這錢就算我借給哥哥的,以後田地和鋪子賺了錢,哥哥再慢慢還我。”
聽了這話,秦玉英心裡一緊,趕緊問:“那要賠了錢呢?”被劉大春用眼一瞪,連忙縮了縮脖子。
劉青笑道:“哥哥嫂嫂以為我這些錢是怎麼賺回來的?那都是我出主意、別人出本錢,生意那是做的紅紅火火。放心吧,妹妹我腦子裡的生意經,可不一般,保管賠不了錢。就是賠了錢,也不要緊,我在別處還有生意分紅呢,這錢不會追著哥哥嫂嫂要的。”
劉青的話說到這份上,劉大春也不好再說什麼了,妹妹的本事,從那年陪他去賣野味他就知道了。
“可是,”劉大春皺著眉道,“這邊的茶園怎麼辦?我可是曾答應周先生幫他管這茶園的。這一走,可就失信於人了。”他還真捨不得這茶園。
“我在外面遇到周先生了。”劉青微笑,“周先生當了嘉興通判,正六品的大官呢!可能也不太在意這茶山的收益了。哥哥你在這村裡選個合適的人吧,平常沒事幫著管管,有事的話便託人帶信給你,你有空也時不時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