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他們製茶幾十年,也是愛茶人。他們看得出,這茶樹的品種與他們見過的不同。聽少爺說,這位劉公子有製茶秘方。一定要這祁門的茶種方能製成。對此,他們深信不疑!因為這位劉公子創造的三才杯,那可是深受愛茶人的歡迎。只有對茶性瞭解極深的人,才能創造出那樣的茶具。那麼,劉公子秘製的茶又如何?他們實在是期待。離家幾百裡,如能在劉公子手上學到製茶秘方,他們也就不會再是默默無聞的製茶師傅了;他們,將成為新茶的祖師爺。
明天!黃師傅撫著鬍子的手,不禁微微有些顫抖。臨到老來,如能成為製茶的一代宗師,於他而言,此生還有什麼可求的呢?!
第二天清晨,採摘姑娘、媳婦便上了茶山,開始採摘鮮葉,採摘標準是一芽二、三葉。劉青再三強調,要分批多次留葉採。這樣,春茶可採摘六至七批,夏茶可採六批,秋茶則少採或不採,以利於茶樹的生長。劉青還特地叮嚀林掌櫃注意,穀雨前那五日內採茶,必須“一旗一槍”,即採摘一芽和一葉初展的嫩葉,這叫“麻雀嘴稍開”,好製作特級祁紅茶。
祁門紅茶講究現採現制。所以茶青採摘下來後,劉青便指揮黃、李兩位師傅將其薄攤在曬墊上,在日光下晾曬,直至葉色暗綠,這一步。叫蔞凋。
蔞凋後,把茶葉放到揉捻槽裡,用手揉成條狀。
劉青看著黃師傅的手法,道:“黃師傅,你要稍稍用點力,使茶葉出點茶汁,但又不用太用力。對,就這樣。”
“為什麼要揉出汁呢?”李師傅問。
劉青有些為難,現代“空氣”、“氧化”等詞,不是他們能聽懂的。
黃師傅看劉青為難的樣子,趕緊呵斥道:“李勝,這是劉公子家的秘方,你怎麼能亂問。”
劉青忙擺手:“無妨無妨,不是不能說,而是要想想怎麼能讓你們聽得懂。這麼說吧,如果不揉破汁,泡茶的時候,茶裡的味道就不能很好的被泡出來;再就是,揉捻能使它更好的發酵。所以,你們二人要記住——”
兩位師傅連忙靜心屏氣,豎耳凝聽,狠不得將劉青所說的每一個字都牢牢地刻在腦子裡。他們知道,劉青現在講的。必是製茶最要注意的地方;而茶的好壞,就在於製作時的這些細節。
“鮮葉老,那麼揉捻的力度要大些,時間也要長些;反之,鮮葉嫩,力度便要小,時間也短。這樣下來,揉捻過後的茶葉,效果才能一樣。即使原料不好,也能製出好茶。”
李勝張了張嘴,猶豫了一下。還是沒說話。
劉青看見,便問:“李師傅,有問題就問,我教過你們一次,以後這茶就靠你們自己了。如果現在不弄懂,以後製茶出了問題,你們可就不好交待了。”
“我想問,什麼叫發酵?”
“家裡醃過酸菜嗎?把青菜放進壇裡,密封起來,便變成酸菜了,這就是發酵;還有,你們吃的饅頭,這面也是要經過發酵,才能膨脹起來。發酵這步驟,是制紅茶的關鍵。”
李師傅撓撓腦袋道:“饅頭髮過了也是酸的,那這紅茶喝起來是不是也是酸的?”
劉青“噗哧”一聲笑了:“酸不酸,等制好了,你一喝不就知道了?”
一會兒茶青全部揉捻完畢,劉青讓李師傅搬來幾個木桶,指揮他們把揉捻好的茶全放到木桶裡去,加力壓緊,上面蓋上溼布,然後放到日光下焐曬。
劉青看看笑道:“還真像發饅頭。”
李師傅又問:“劉公子,這要曬到什麼時候?”
“這個問題問得好。”劉青讚賞道,這個李勝勤學好問,肯動腦子,難怪年紀輕輕便能成為製茶師傅。“你過一兩個時辰看一看,如果它們的茶葉以及葉柄顏色都變成了新紫銅色,並且聞起來散發出茶香,便是發酵好了。”
說完,她又正色道:“一定要記住,以顏色變成紫銅色為準。因為發酵的條件、揉捻的程度、葉質的老嫩,在每次製茶過程中,都會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不能單看發酵時間的長短,應以發酵的程度為準。”
發酵需要時間,劉青便叫兩位師傅去休息。自己則搬了把椅子。也到樹蔭下、茶樹旁的丹公子身邊坐下,喝了口喚兒倒上的茶,輕舒一口氣。
丹公子自跟著劉青來到茶園之後,又恢復了原來冷峻不語的狀態,對劉青所做的事只是看在眼裡,並不多問;兀自緊鎖眉頭,神遊天外,想自己的事。
劉青又喝了一口茶,她皺皺眉,看了看手中的茶,對伺立在一旁的喚兒溫言道:“你下去歇息去吧。有事我們再叫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