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賈詡心裡這樣想著,卻不妨剛才那拱手的動作被董卓看到了,便問賈詡道:“文和為何欲言又止?莫非別有良策乎?”
“這……”,賈詡略一遲疑,接著說道:“回主公,以賈詡粗淺之見,若此時進京,尚有不妥,不如暫屯澠池,靜觀其變”。
“噢!?”董卓一愣,問道:“這是為何?你且細細講來”。
賈詡緩緩說道:“主公領大軍進京,肅清閹宦自然不難。然而何進乃反覆無常之輩,主公剿除閹黨之後,何進必然不能相容。主公所領西涼兵馬雖有二十萬之眾,然大軍給養皆出自西涼,路途遙遠,轉運極其不便。何進統御禁軍十數萬,又假天子之名,若與主公對壘,恐難以速戰速決。遷延日久,我軍必然糧草不濟,屆時何進若聯合關外諸侯,截斷我軍退路,則我軍危矣。如此則不如暫且按兵不動,張讓等輩知主公到來,必然驚慌,情急之下,必將設計與何進相敵。待帝都大亂,何進與張讓兩敗俱傷之時,主公再領大軍長驅直入,大事一舉可定矣”。
“好!!”董卓一拍大腿,連聲讚道:“文和真乃遠見卓識也!此計大妙!此計大秒!就依文和此計!”。
賈詡連忙遜謝,拿餘光掃了一下李儒,果然看見李儒臉上露出幽怨的神色,賈詡不禁暗想道:“李儒心胸狹窄,今番必然嫉恨於我,若有須臾,必受其害。董卓生性殘暴、性急少謀,非成事之主,我須早尋脫身之計才是……”。
董卓並沒有留意李儒和賈詡的表情變化,哈哈大笑,問李儒道:“文優,你以為文和此計如何啊?”
李儒忙道:“文和智計卓絕,勝李儒多矣!”
“哈哈哈哈,我得文和,大事成矣!”董卓對賈詡大家讚賞,這讓李儒更加的妒火中燒了。
董卓隨即傳令,大軍進駐澠池,按兵不動,養精蓄銳。
高雲不想讓郭嘉日夜操勞,又沒法阻攔,便找藉口開宴會,好讓郭嘉休息一下。眾人正喝的起勁兒呢,董卓屯兵澠池的訊息剛好報來,郭嘉一聽,頓時就樂了,笑道:“此必是賈文和之謀也!”
高雲一愣,心說:“不對啊,按史料記載,賈詡這個時候應該在平津就任啊,但我派人去平津打探多次,都沒查到賈詡的蹤跡。他怎麼就跟了董卓呢?看來這史料的可信度實在不高啊”
高雲想到這裡,故意問郭嘉道:“奉孝,這賈文和究竟何許人也?”
郭嘉笑道:“此人姓賈名詡,武威人士,文和乃其字也。曾舉孝廉為郎,後因病辭官回鄉,途徑汘陽為氐人所獲,賈詡乃詐稱太尉段熲之親,氐人不敢加害,並以車帳送其回鄉。後郭汜知其事,遂薦之於董卓,見為卓之從事”。
“哦!”高雲點點頭,心說:“我擦!太t。m。d可惜了!”
忍不住又問郭嘉道:“以奉孝所知,賈詡之才如何?”
郭嘉道:“不瞞兄長,小弟曾與之有數面之交,此人察微知著,算無遺策,乃當世之奇才也!”
“哎!!”高雲不自覺的嘆了口氣,惋惜道:“可惜啊!可惜!如此奇才竟歸了董卓,讓人嘆惋啊!”
郭嘉笑了笑,說道:“兄長不必嘆惋,賈文和雖在董卓麾下,卻未必為董卓所用”。
“噢!?奉孝此話怎講?”
…親愛的朋友^~^多謝您的閱讀^~^請順手點一下主目錄頁面上的【加入書架】按鈕^~^給大墨一點支援!一點態度!大墨一定不讓大家失望的^~^多謝!多謝!
一百二十八回:郭嘉的推斷
高雲聽郭嘉這麼一說,感覺似乎還有轉機,急問郭嘉道:“奉孝此話究竟何意?”
郭嘉笑道:“董卓性急少謀,且生性殘暴,其屬下文武眾僚盡皆十分懼怕,無不謹口慎言。賈文和深諳保身之道,自知與董卓無親無故,更不敢輕易諫言。因而董卓雖得王佐之才,卻不能用也。又董卓帳下李儒、李傕、郭汜、牛輔等人,皆嫉賢妒能之輩,賈文和自知難以容身,必然早謀脫身之計。早晚間,郭嘉一紙書信,定讓他傾心來投,兄長儘管安心高坐”。
“嗯”,高雲點點頭,笑道:“若是別人這樣說,我或許不信,但是此言出自你郭奉孝之口,哥哥我就深信不疑,哈哈哈哈”。
“郭嘉定不讓兄長失望!”
“嗯!這個我一點都不懷疑。以奉孝之見,賈文和勸董卓暫屯澠池,究竟有何深意?”
“回兄長,此乃賈文和隔岸觀火之計也。董卓兵臨城下,張讓等輩情知勢窮力竭,必將鋌而走險,謀圖何進。何進輕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