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4 頁)
近十萬人,南北列開,數里之遙。高雲虎威軍大營在諸侯最南邊,所以部佇列陣也在最南側。
呂布領兵殺來,中間的袁紹軍首當其衝。高雲虎威軍的位置在側翼,要說撤退的話,具有很大的優勢。
高雲見呂布揮軍掩殺而來,各路聯軍紛紛潰逃,心中暗想:“這個時候如果我退了,聯軍極有可能就被這一陣打散。雖然這幫孫子各為己利,但是怎麼說都比董卓好的多。如果讓董卓贏了,接下來兗州、豫州肯定遭殃。那不知道又有多少生靈得被董卓這個b貨殘害。看來是該出手的時候了!”
高雲想到這裡,把一字斬一抬,“列弩陣!”
一聲令下,軍陣變動,霎時圍好陣勢。兩千刀牌手往陣前一圍,將大盾往地上一杵,連成兩排盾牆。盾牆後面,兩千步戰弩兵在前兩排,第一排呈跪姿瞄準、第二排站立姿準備;兩千騎射兵在後,兩兩之間交錯一個身位,成波浪狀排列,互不影響視野。
這個時候,虎牢關的兵馬已經由內而外蔓延到了虎威軍這邊,有一大批兵丁吶喊著就衝了過來。
高雲穩坐陣中,等虎牢關兵卒殺到二十步之外的時候,一聲令下,“放箭!”
這四千馬步弩兵早就各自捕捉好了目標,聽高雲一聲令下,第一陣弩箭分成四波齊齊的飛射出去。先是第一排跪姿的步戰弩兵、接著是第二排站姿的弩兵、然後是前身位的騎射兵、最後是後身位的騎射兵。
這四波箭雨每一波都跟用機器碼好了放出去的一樣,衝過來的那些董卓兵卒就好像直接撞上了一堵橫著飛過來的箭牆一樣,嘩啦呼啦的接連倒下四排,一片哀嚎。
要說虎牢關的這些兵馬也不愧是董卓多年在西涼積攢的主力,戰鬥力強過那些諸侯新招募的散兵遊勇不知多少倍。很顯然都是經過沙場歷練出來的,看著前面的人一排一排的倒下,後面的絲毫不減步伐,繼續吶喊著往前衝。
這種狀態並不是說些虎牢關兵卒有多麼的不怕死,而是他們經歷過戰場廝殺,知道對付弓箭兵的法則,那就是一個字,快!
弓箭兵可以說是冷兵器時代唯一的遠端作戰兵種,幾乎每一支部隊都會配置弓箭兵。但是弓箭兵通常都不會被用作主力作戰編制。其一古代的弓箭射程和殺傷力都是極其有限的,另外弓箭兵有一個致命的作戰弱點,那就是攻擊間歇。
所以,在古代弓箭兵除了在非正常地形下用作主力作戰之外,絕大部分的作用是用來壓陣。壓陣的作用就是防止突然有敵軍衝過來,主力部隊來不及反應,而弓箭兵可以憑藉遠端攻擊暫時壓制對手,並延緩對手的進軍速度,為主力作戰部隊贏得準備和反擊時間。
所以我們在很多古代軍事小說和評書中經常會聽說,“左右兩廂,陳列強弓硬弩,壓住陣腳”,說的就是弓箭兵的作用。
這些虎牢關兵卒之所以在箭雨面前還繼續往前衝,就是因為他們的戰場經驗,知道這弓箭兵的攻擊會有間隙,短距離之內真正的有效攻擊就一波。破箭陣的最好辦法就是趁著弓箭兵換彈藥的間隙衝上去,殺破弓兵陣。
但是這次他們似乎錯了,因為虎威軍弩兵的攻擊間歇不是每一發都有,而是十發之後才有。
高雲見後面的虎牢關兵卒完全不顧前面倒下的戰友,嚎叫著又衝了上來。暗暗冷笑,將刀一抬,“放箭!”
第二陣箭雨跟第一陣一模一樣,空中響起一陣陣“啾啾”的鳴叫聲,四道箭牆接連飛射出去,對面又倒下一大片,哭爹喊孃的慘叫不絕於耳。
“放箭!”,“放箭”,高雲接連下令,跟著第三陣、第四陣箭雨看上去如飛流的瀑布一般,連續射向那些還在猶豫的虎牢關兵卒。
高雲弩是憑藉機關的力道往外發射箭矢,殺傷力和命中率遠遠不是普通弓箭可以比擬的。像這種近距離射殺,而且對方又不是盾牌部隊,虎威軍箭陣的有效殺傷率能達到三成以上,這在當時是非常可怕的。
牛輔軍的盾牌部隊都在前面去衝追袁紹軍的箭陣了,虎威軍位於左翼末尾,蔓延過來的都是後面使用長槍大刀的近戰主力部隊。而這些兵種對於弓箭的防禦力幾乎為零。
虎威軍四陣十六波箭雨射完,陣前十步以外的地面上,倒滿了虎牢關的兵卒,射死射傷的一大片。這才知道虎威軍的箭陣不是那麼好破的,看著前面一片一片的屍體,誰還敢上去,哀嚎一聲喊,全部繞開虎威軍這塊兒地皮,往北面靠了回去。這下場面有意思了,本來是一個雁行大陣,雁頭帶著兩個翼往前掩殺。但這會兒右翼這半邊兒愣是給閃出一個弧形來,一片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