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4 頁)
地貌,遍佈大小山丘二十幾座,地勢較為險要。
張遼和李典久經戰陣,自然知道這種地方是兇險之地,但是也沒有辦法。返回下邳必須要經過這一帶,而且帶領的部眾也無法快速穿過。
張遼對李典道:“此處地勢兇險,須小心提防。不如你我二人各領一哨兵馬,我在前列開路,你在隊尾應援,以防萬一”。
“督軍所言甚是”,李典點頭應命,領三千兵馬趕奔隊尾。
兩人各自小心謹慎,護送大隊前行。又走半日,來到一處險境,地當黃土山、鐵角山、夫子山三山之間的一處腹地。
張遼見此地勢,不由得暗暗倒吸一口冷氣,心說:“如此險地,實屬罕見,主公委我如此重任,須小心謹慎才是”。
心裡這麼想著,催促眾將士道:“此處地險,不可逗留,快步前行”。
張遼話音剛落,就聽山坳之中連珠炮響,緊跟著前方山口中和左翼山間各殺出一路兵馬,皆打黃巾軍旗號。為首兩員戰將,一使大刀、一使長槍,各領兵馬,吶喊殺來。
二百一十五回:殺破伏兵
全盤兵勢都被小諸葛亮算中,這兩路兵馬一路是袁紹手下,領軍的乃是袁紹麾下大將張郃、另一路是袁術手下,領兵大將陳蘭。
袁紹早料到靠諸侯聯軍搶奪高雲錢糧輜重不穩當,便跟弟弟袁術商議,二人連夜派人回去,各自差將派兵,提前埋伏在碭山地界。
張遼見有伏兵,急忙傳令“保護車帳!列陣迎敵”。一面讓人雷鼓,傳訊息給後軍李典。
李典在行伍最後看護災民,此時距離張遼三里開外,猛然聽聞前軍鼓響,心說:“不好!”,剛要領兵趕去增援,就聽山側面一陣吶喊,殺出一路人馬,為首一將,手使長矛,直取後軍車帳。緊跟著又有一將,使一柄大桿刀,領一哨兵丁從背後殺來。
李典見自己這裡也有伏兵,急忙調轉馬頭,傳令列陣迎敵。
這兩路路伏兵也是袁紹和袁術手下,領兵兩員戰將乃是袁紹帳下大將牽招和袁術麾下大將張勳。
張遼保護車輛心切,不敢讓敵軍靠到近前,急忙催動胯下馬,施展獅子吞頭刀,飛迎張郃。
張郃見張遼奔來,舉鐵槍,分心便刺。張遼側身躲過張郃一槍,大刀回掄,橫掃張郃中路。張郃也不閃躲,鐵槍往外一磕,將張遼大刀攔住。跟身進步,使出渾身解數,與張遼殺在一處。
袁術手下陳蘭見張郃已將張遼拖住,急忙領兵馬襲取車隊。
張遼此時心急如焚,眼見車隊將要被搶,自己卻被張郃拖住,無法分身。焦躁之下,一聲怒吼,獅子吞頭刀如波翻浪湧,一片刀光綿延展開,殺向張郃。
張郃見張遼來勢兇猛,急忙將大槍一抖,槍桿嗡嗡作響,全力迎接張遼一片刀光。
兩股兵刃相交,一陣叮噹亂響,火星四射,兩員將殺了個平分秋色,上下不分。
眼見陳蘭兵馬已奔襲而至,張遼焦躁不已,只想甩開張郃,去救車帳。這心神一分,反而被張郃撿到破綻,一陣強攻,逼的張遼連連後退。
陳蘭見大功就在眼前,心中大喜,正要提刀殺入虎威軍守護軍陣。就聽身側山坳裡一聲炮響,一路兵馬殺出,為首一將手使雙鞭,飛縱戰馬,大喝一聲,“文遠莫慌!太史慈來也!”。說罷話,揮動手中雙鞭直取陳蘭。
陳蘭心思全都在車輛上,猛然間側翼有人殺來,大驚駭然,急忙調轉坐騎。手中刀剛剛展開,太史慈已到近前,左手鞭壓住陳蘭大刀,右手鞭一記醍醐灌頂,轟然砸下。
陳蘭倉皇迎戰,馬蹄不穩,躲避不及,被太史慈一鞭下去,砸了個腦(和諧)漿迸裂,死在馬下。
張遼見太史慈突然殺出,心中大喜,馬上喝道:“子義將軍來的好!”。穩住心神,鏖戰張郃。
太史慈砸死陳蘭,殺氣不減,怒催戰馬,飛衝敵陣,身後五千虎威軍勇士緊隨而上,吶喊殺人。
陳蘭兵馬見主將身死,士氣大減,被太史慈一陣左衝右突,陣腳大亂,虎威軍五千勇士席捲而上,霎時間將陳蘭所領兵馬殺的潰不成軍,四散而竄。
張郃見陳蘭兵馬已經潰散,虎威軍又增援軍,自知毫無勝算,僵持下去恐怕無法脫身。急忙衝張遼虛晃一槍,托馬跳出戰圈,領兵往山口外退去。
太史慈剛要追趕,被張遼攔住,“窮寇莫追,我擔心後隊曼城有危,子義將軍在此守護車帳,我去後隊檢視”。
太史慈攔住張遼道:“張督軍不必憂慮,軍師早有安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