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2/4 頁)
已。早就有意討伐董卓,但有恐怕力有不逮。此時曹操說明利害,要聯合號召天下諸侯,袁紹覺得機會來了。
聽完沮授的計策,袁紹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怒道:“董卓奸賊,謀權篡國,罪不容誅!我袁氏一門,世受皇恩,豈能坐視篡逆之賊而不理會耶?陳琳安在!?”
“屬下在”。
“速速起草檄文,號召天下英雄,與本公一同討伐國賊董卓!”
陳琳令了號令,剛要轉身去辦。
堂下田豐急忙出列,說道:“主公且慢!”
“嗯!?元皓因何阻令!?”
“啟稟主公,董卓勢大,更兼荊州丁原之鑑在前,天下諸侯中多有畏懼之心。群雄之中,唯獨徐州刺史高雲與董卓累次交鋒,每戰皆勝,董卓甚是懼之。田豐以為,主公可聯合高雲,共同傳檄天下,以消諸侯畏懼之心,則各路諸侯必欣然而至矣”。
這幾句話把袁紹點醒了,其實袁紹很清楚,自己的勢力是打不過董卓的。虎威軍的戰力他親眼所見,要是有高雲助陣,確實安全很多。
袁紹是個極度愛面子的人,心裡雖然這麼想,但嘴上可不那麼說,故作淡定的點了點頭,”恩,小小董卓,本不足懼。既然是元皓這麼說,本公便給他高雲三分面子。此事便由元皓你去辦吧”。
袁紹這話說完,連下面的顏良、文丑都聽不下去了,心想:“哎呀主公,你還給人家三分面子呢?當初在濮陽,要不是人家出兵救咱,恐怕咱連今天在這裡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這話說的……”。
田豐跟袁紹許久,自然也知道袁紹的秉性。領命之後,也不多說,回到下處,以袁紹的身份擬書信一封,派快馬送往徐州,交給高雲。
其實,虎威軍斥候眼線遍佈司隸,早就知道董卓派遣呂布出兵陳留的事了。另外也早收到了曹操的書信。所以見到袁紹來書,也並不稀奇。
把書信交給眾人傳閱,高雲笑道:“哎,董卓、曹操、袁紹,皆為天下人眼中之梟雄,而其行事,卻皆不出我小明侄兒所料。思來想去,令人感慨啊!哈哈哈哈!”
在場眾文武知道這件事之後,無不驚歎,無不以小諸葛亮為神童。
高雲早就跟郭嘉商定好了出兵事宜,便回信給袁紹,約期舉事。
公元一九零年,二月初二,呂布領兵剛出滎陽,便被董卓快馬叫回。洛陽金殿之上,告急邊報,如雪紛至。袁紹、高雲、曹操三方聯合,傳檄天下,召集諸侯起兵,討伐國賊董卓。
檄文到日,天下間一十三路諸侯起兵響應,九州之內,刀兵四起,戈戟曜日。
第一路兵馬起南陽,南陽太守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是袁紹同父異母的兄弟。官拜後將軍之職,見檄文後,起大兵三萬,以紀靈為先鋒,投酸棗而來。
第二路,乃冀州刺史韓馥,字文節,潁川人士。領兵馬兩萬,任高覽為大將,前來會盟。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緒,陳留人。以潘睿為大將,起兵一萬五千響應。
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人。領兵馬三萬,使大將王彧為督。因地之便,劉岱兵馬先到酸棗,與曹操匯合。
第五路,河內太守王匡,字公節,兗州泰山人。起兵馬一萬,領胡母班、吳循二將,也早到酸棗會盟。
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應曹操之約,領五千兵馬與曹操匯合。
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字元偉,梁國雎陽人。領三千兵馬,也來會盟。
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字伯業,汝南汝陽人。袁遺跟袁紹、袁術是一個太爺爺的兄弟。領兵馬五千前來響應。
第九路,濟北相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人。自幼習武,膂力過人,官拜濟北相,領兵馬一萬,前來匯合。
第十路,北海太守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建安七子之一。領兵馬一萬,離北海,先至徐州,與高雲匯合。
第十一路,北平太守公孫瓚,字伯珪,遼西令支人。公孫瓚貌美如玉,機智且勇武善戰,極善騎射,官拜中郎將,任北平太守。見檄文後,公孫瓚領騎兵一萬,使嚴綱、公孫續為副將,投渤海,與袁紹會盟。
第十二路,上黨太守張揚,字稚叔,雲中人。勇武過人,驍勇善戰,領兵馬一萬,使楊醜為副將,也來會盟。
第十三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智勇雙全,頗有大將風範,通曉兵法,明辨機要,為人果敢。起兵兩萬,使程普、黃蓋、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