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1/4 頁)
關羽眼看要將張頜砍落馬下,卻不想被亂軍攪局,大為惱火,青龍刀揮斬開來,卷的那些河北兵馬四處亂飛。殺入敵群之中,往來奔走,四面殺砍,尋找張頜。
張頜、文丑、高覽是河北四庭柱之三,是袁紹麾下的最高戰力。這一下三個都在敗逃,一下子河北兵馬士氣全無。
再加上袁紹被趙雲追的一路逃竄,中軍完全沒了指揮,河北兵馬都成了沒頭的蒼蠅,亂竄亂打。
趙雲、關羽、李典、高順、周泰五員虎將,在戰群中四處趕殺,無人能擋,衝的河北兵馬七零八落,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狼狽鼠竄。
虎嘯令、虎咆令這兩令都是虎威軍的老牌部隊,個個精銳、人人驍勇,廝殺起來威猛如虎,無不以一當十。殺的河北兵馬人人自危、個個膽寒。
袁紹被文丑等將保著,且戰且走,一路退到陣尾。再回頭一看,河北兵馬已經是潰如山崩。
袁紹用兵多年,看到這樣的戰況,自然知道已經是敗局難轉,再混戰下去,只會損傷更大。急忙傳令後軍衛隊,鳴金收兵。
河北兵馬聽到鳴金,如獲大赦,爭先恐後,退如海潮回落。跟著袁紹一起,倉皇逃竄,一路向北。
關羽、趙雲帶領各部人馬從後趕殺,緊追不捨,一直掩殺十餘里,殺的河北兵馬橫屍塞道、血滿溝渠。
虎威軍一雪前恥,關羽大喜,與趙雲等將同回濟南,大擺筵席,慶賀軍功。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關羽醉意微醺,問趙雲道:“四弟啊,大哥讓你領兵來此,可是別有深意?”
趙雲放下酒盞,笑道:“二哥果然深知大哥者也。實不相瞞,小弟臨來之時,大哥已親自領兵北進,直取樂安。以大哥所料,袁紹性狹且貪,必然不肯放棄臨淄。而臨淄城高池闊,取之不易。故而大哥決定直接進軍樂安,將臨淄與袁紹大本營隔斷開來。逼袁紹在樂安城下決戰!”
關羽一驚,忙道:“若是如此,那大哥豈不受三面夾擊?你我可速起兵馬,前往樂安,助大哥一臂之力!”
趙雲瑤瑤頭,又道:“二哥別急,小弟臨來之時,大哥再三囑咐。說無論他與袁紹戰況如何,你我二人皆不可去救”。
“什麼!?”關羽一急,當時站了起來,“不救!卻是為何!?”
“大哥說,他領虎威軍十五萬兵馬,足以與袁紹相持。但河北兵馬數十萬,若逐漸破之,恐怕非一兩年不能成功。若曠日時久,難保曹操與劉表不生異心。若要速破袁紹,必須破其糧草、斷其糧道。而袁紹糧草皆來自河北,屯於黃河南岸,重兵守禦。
除非極其危急、又或者勝券在握,袁紹絕不肯調動守糧之兵。故而,大哥領兵馬佔據樂安,意在孤立臨淄,斷顏良之糧草。顏良乃袁紹心腹之將,他若有危,袁紹必然發兵攻打樂安,救援臨淄。
如此一來,大哥便可在樂安與袁紹排兵大戰。以大哥之言,河北兵馬雖眾,但戰力卻遠不及我軍,勝之不難。袁紹若累戰失利,必然徐徐調守糧兵馬增援。
故此,大哥讓我和二哥在此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務必要一舉襲取莒縣,破彼之糧草、斷彼之糧道。則袁紹兵馬雖數十萬,亦可立敗之矣!”
0334:飛馬一斬奪張頜
袁紹一陣大敗,兵折將損,士氣墮盡,不敢繼續逗留。退回大營稍事休整,連夜起兵,撤回莒縣。
此時高雲早已趁機兵進樂安,分軍三路屯紮。使張遼領一軍在左、太史慈領一軍在右。高雲自領中軍,屯駐樂安郡城。
三路兵馬呈品字排布,將臨淄和袁紹本部兵馬隔斷開來。
袁紹剛到莒縣,便聽了這個訊息,心下擔憂,怕顏良日久乏糧,被虎威軍擊潰。
急忙調集兵馬,移往鄒平,準備與高雲決戰。
高雲得到斥候回報,哂笑不已,問郭嘉道:“奉孝,你以為如何?”
郭嘉笑道:“袁紹雖然大張旗鼓,舉全軍來攻樂安。然以郭嘉看來,實乃疑兵之計耳。意圖牽制主公全軍在此,他卻暗中分兵襲取昌國,斷我軍之糧道。此等計策,小兒亦瞞不過,又有何用”。
高雲大笑,“奉孝之言是也,袁紹之所以使顏良堅守臨淄,其意正是如此。臨淄距離昌國僅五十里,快馬半日即到。如果我所料不差,明日午時之前,袁紹必然其大軍前來,與我軍僵持。而暗中遣顏良偷襲昌國,斷我之糧道。如此我便先取臨淄!太史慈聽令!”
“末將在!”
“命你領一萬兵馬,攜帶石炮,今夜出城,往臨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