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部分(第2/4 頁)
看著俄國人的戰爭態勢正有慢慢轉好的跡象,他並不甘心在俄國受到如此輕易的失敗。
希特勒立即向俄國境內的所有德軍下達了命令,必須堅決抵擋住俄國人的反撲,同時又給明斯克附近的幾個集團軍下達了死命令,要求正在明斯克休整的所有德軍立即向俄國人發起反擊。
此時的明斯克附近不但有防守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還有原來古德里安所在的部分南方集團軍和曼斯坦因所在的部分北方集團軍;
如今三個集團軍大部分的人馬都集中到了明斯克附近,明斯克是德國在俄國佔領的最後一個戰略城市。
誰也沒有想到短短的一年時間,德國人就從全面佔領俄國西部發達地區輪落到只佔領一個戰略城市的地步。
本來按照曼斯坦因等人的意見,可以以明斯克為中心,將明確克地區修建成一個戰爭堡壘,大量殺傷俄國士兵。
等時機成熟再趁機出擊,一舉擊潰俄國有生力量,以達到戰略反攻的目的。
誰知道希特勒元首偏偏要立即組織反擊,這就與曼斯坦因等人的初衷相違背。可是希特勒的命令誰敢違抗?
所以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這些集團軍的元帥們雖然並不認可希特勒的命令,可是大家又不得不硬著頭皮改變原來以逸待勞的戰略,轉而強行向俄國人發起了進攻。’
此時的德國部隊剛剛經歷了莫斯科新敗,可是德軍整體的實力仍然完好,幾百萬德國‘精’銳仍然有七八分的實力。
而且德國人此時並不缺少士氣,因為德隊剛剛在明斯克反擊俄國追兵得手。因此德國部隊並沒有心灰意懶。
所以當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指揮著德國‘精’銳部隊再次向莫斯科附近的俄軍發起反擊時,德國士兵還是很好的執行了兩位無帥下達的任務。
幾千輛坦克在兩位軍事天才的指揮下在莫斯科郊外給予了俄國人重大的打擊,上千架飛機不停的絞殺著輕出冒進的俄隊。
德國的反擊一直打到莫斯科城外才停止,而上百萬俄隊再次龜縮在城內不敢移動分毫。
眼看著剛剛佔領莫斯科的上百萬俄軍就要再次狼狽敗退的時候,俄國的坦克指揮大師朱可夫元帥從基輔帶領著上百萬的俄軍前來增援。
朱可夫一到達莫斯科就抵擋住了德國人的進攻,因為隨同朱可夫前來的還有上萬輛美式的坦克和裝甲車;
當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聽說朱可夫到達了莫斯科並且抵擋住德軍的進攻之後,兩人也各自帶領著自己的裝甲集團軍再次揮師東進。
於是在這個世界上,最‘精’通裝甲集團作戰的幾位元帥終於有了面對面一決高下的機會。
德國人以明斯克為基地,不斷從俄國佔領區各地‘抽’掉了幾千輛坦克裝甲車和上萬‘門’大炮,陸續前往莫斯科地區增援。
而俄國人也不差,整個俄國幾乎是傾國之力,在美國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下,俄國有的是可以揮霍戰略物資。
於是朱可夫發動了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把所有能改裝成重武器的物資統統用上了。拖拉機改裝成坦克了,所有的卡車也被加裝了鋼板改裝成了裝甲車。
而所有還能動的轎車,各類農用車也都被朱可夫改裝成了自行火炮。雖然這些改裝的重武器普遍存在穩定‘性’差,火力不‘精’確的‘毛’病,可是也聊勝於無吧。
就這樣俄國人硬是在如此東拼西湊的情況下,改裝成了一萬輛坦克,兩萬輛裝甲車,三萬‘門’各類火炮。單從這些重武器的數量上比,俄國人要遠遠多於德國人的。
可是就算是擁有如此大的裝甲車數量,俄國人仍然沒有在戰場上取得絕對的優勢,因為德國人的坦克裝甲車實在是‘精’良,往往普通的一輛德國戰車就可以消滅幾輛俄國的戰車。
再加上德國的裝甲兵經驗豐富,所以德國與俄國的戰損比不成比例。德國裝甲部隊往往在一比五的情況下,仍然能打敗俄軍。
可是俄軍的優勢就是量大,每次與德軍裝甲部隊進行戰鬥的時候,俄軍總是會以兩倍甚至三倍的數量進行戰鬥。
在有意識的戰術運用下,在擁有如此數量優勢的情況下,在戰場上很容易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再加上俄國的反坦克敢死隊也越來越歷害了。
俄德兩國最優秀的幾名裝甲軍元帥在莫斯科地區再次開展了為期長達一年的裝甲絞殺戰。
在明斯克與莫斯科這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德國與俄國都沒有取得好成績;
德國人覺得俄國人真難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