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2 頁)
被胤礽派去領導那些漢臣們,那些漢人總是說滿人只有武力,胤礽於是直接讓胤祉給那些漢臣們看看,咱們愛新覺羅家並不缺少文人雅士。
胤禛更是成了胤礽的財政大總管,只要把胤禛放到戶部,胤礽就從沒因銀錢而頭疼過。胤祺因為太后撫養的原因則直接被弄到了理藩院,凡是跟蒙古有關的事物讓胤祺辦理最為合適。
胤祚身子骨不好,不過讓他教導看護著小阿哥們則正合適,他本就是喜歡弟弟的人,沒事跟弟弟們一起讀書習字更能讓小阿哥們感受兄長的溫暖和照料。
胤祐腿腳不好,平時人也難免有些沉悶,胤礽考慮半天后把他安排到刑部,他是個執拗的性子,去了刑部後更是看不得積累的案件,經常不眠不休的也要把各種案件弄個水落石出,所以刑部在胤祐的掌控下效率僅次於胤禛掌管的戶部。
至於同母撫養的胤禩。小小年紀同樣才能兼備,胤礽乾脆讓胤禩去了吏部,果然,天生就善於調節人際關係的胤禩去了戶部後,大臣官員們人人稱讚,即使胤礽有時脾氣暴躁起來著重處理某些官員,胤禩也能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讓官員們只發現自己的錯處而無法對胤礽升起一絲怨懟。
胤禟天生喜愛經商,胤礽就支援他讓他的商號遍佈全國,甚至走出大清衝出世界。
胤俄身份高貴,胤礽就把他派往宗人府專管大清宗室,有他身後的靠山照著,宗室也不敢在胤俄面前弄出什麼么蛾子。
胤裪胤祥胤禎……
總之兄弟們對胤礽沒有私心,胤礽對兄弟們也十分放心。都說兄弟齊心其力斷金,因為奪嫡之爭未起胤礽就成功繼位,所以得到胤礽全力提拔的眾兄弟們對他更是忠心耿耿。
三年四年五年…過去了,康熙的身體已經康復的與常人無異,看著兒子們齊心治理下的大清朝,康熙一邊感嘆著老了老了,一邊享受著小七所給的家庭的溫馨。
時間能沖淡一切,康熙的掌權欲漸漸的消磨貽盡,反倒是家庭的溫暖勾起他以往和小七的那段深情時光。小七在康熙真正開懷的時候也終於安下心來,這些年每日的愧疚壓得她幾乎喘不過起來,她一邊堅持著自己的自私一邊又為康熙受的苦難而內疚。
她只覺得自己這些年老的比康熙還快,還好,看著雲淡風輕的康熙,小七終於鬆下了心中繃緊的弦。
又過了幾年,胤祥和胤禎成婚後,小七見康熙沒了兒子陪伴身邊讓他教導,擔心他無所事事心中苦悶,乾脆慫恿著康熙去往沿海操練海軍。因為兒子們太能幹而沒事做的康熙一聽就樂了,叫來胤礽後囑咐了兩句,拉著小七就跑到廣州去了。
自此胤礽專心處理內政,康熙滿腹雄心操練海軍,大清的國力一日日增強,就在康熙率軍攻下馬六甲海峽搶回了原駐守在那裡的外國海軍的大批金銀珠寶而返航後,小七的生命也走到了最後的盡頭。
她原本細嫩的柔荑已經不復存在,康熙握在手中只覺得瘦弱無比,他眼含熱淚不停的親吻小七瘦弱的手,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而小七微笑的望著陪伴她後半生的男人,腦中回憶般閃現著她來到清朝後的所有生活,最後只說了一句:“爺,我在奈何橋邊等您,一直等著您。”
說完這話她就閉上了眼睛,連所生的幾個子女最後一面也沒能見到。
至於康熙望著小七安詳的睡顏,只鄭重的應道:“等朕,一定要等朕。”
小七的後事辦的極其盛大,沒能見到小七最後一面的胤礽可著勁的要給自家皇額娘辦出最隆重的喪事。而康熙自打那以後就把一手組建操辦的海軍交給了胤祥和胤禎,至於他則又一次的住進了暢春園中。
三年後,太上皇駕崩。
康熙隻身來到奈何橋邊,看著橋頭處站立的兩人,一個是身穿旗服的赫舍裡芳華,此時蹙眉回憶的望著他。另一個是短袖牛仔褲的小七,含笑望著他。
康熙腳步只是一頓,緊接著就走到了小七的面前,望著看了幾十年至死不忘的含笑雙眼,康熙伸手牽住了小七的柔荑。
【全文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