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頁)
心胸狹窄之人,昨日與其相談之時,凌州牧沒有絲毫表露出要處置兄長的意思。如果兄長不出城的話,凌州牧必然會下殺手,當初的張繡即便要歸降,凌州牧也沒給他機會。可以想見州牧大人是恩怨分明之人。但小弟可以保證,兄長定然會毫髮無損。否則,二弟與三弟即便再與凌雲反目也、未嘗不可。”
劉備問道,“二弟、三弟,莫不成你二人已經投在凌雲帳下了?”
張飛道,“兄長說哪裡話了,當初我們兄弟三人桃園結義之時,就曾說過,生在一起,死在一起。我與二哥豈會丟下兄長另投凌雲?”
劉備一楞,果然與自己想象中不同,他又問道,“那凌雲如何會聽從你二人之言?”
關羽道,“兄長也知道,凌雲有攻城的實力卻遲遲未攻城,並非他害怕會損失兵馬。即便不強行攻城,兄長也見過他軍中巨弩,早在幽州時就威鎮天下。凌州牧憑此弩又是燒城,又是燒營。想我華容城,定然難以抵擋。即便對方隨便發射,我方也會死傷嚴重。他之所以沒有這樣做,以二弟估計就是因為怕多造殺傷。因為揣摩到他的這個心理,二弟才能與之一談,保證完好將華容城交他的手中,他才答應放過兄長,從前之事既往不咎。兄長,我們都小看了凌雲了,我們之記得個人之間的恩怨,可凌雲看的卻是天下百姓的生死。從這一點上看,二弟我與之相差遠矣。”
劉備點了點頭,嘆道,“為兄亦多有不如啊,可笑我一心想圖謀霸業,一意孤行,險些壞了與兄弟之間的和氣,幸好二弟、三弟大義,我等才未迷失太遠。”
三人一陣感嘆,而後張飛說道,“兄長,二哥,我等在此敘了良久,還是想去見過凌州牧吧。”
劉備與關羽同時點頭,三人策馬來到凌雲面前。
“劉備見過凌州牧。”劉備施裡道。
凌雲微微一笑,道,“玄德無須多禮,你能及時醒悟,還算不晚,多虧了關將軍和張將軍,否則的話,恐怕今天你已經不能再騎到這匹馬上了。”
劉備說了句,“慚愧。”再就一言不發了,事已至此,人家凌雲不責怪自己,拿話點點自己也是正常的。當年韓信還能忍了胯下之辱呢,他想怎麼說,自己聽著便是。
見劉備不說話,凌雲也不為己甚,對關羽、張飛說道,“如此多的百姓強行充軍,致使弄事荒廢,此為飲鴆止渴,明年何以為繼?關將軍和張將軍,請你二人將軍士的明冊找來,本將軍要將他們遣回原籍,繼續種田。”
關羽、張飛聞言,心中又是一陣慚愧,如果凌雲以這些降軍攻打劉表,怎麼說也是一股力量。以荊州人打荊州人,對凌雲沒有任何損失,可是他沒有這樣做,人家首先想到的卻是民生和天下百姓。
二人應了一聲,這事只須一人即可,張飛打馬出去找人辦理。
第二百二十七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
接收降軍的事自然不用凌雲親自處理,也沒讓劉備插手,整個過程都是由趙雲、典韋、諸葛亮、郭嘉主持。而劉備一方參與的只有關羽和張飛二人。
凌雲與劉備徹底當了甩手掌櫃,但二人的心情卻是天壤之別。凌雲心中平和篤定,而劉備卻非常鬱悶。
因為降軍人數太多,整個降軍的處理過程用了近十天。其中大部分軍士的的家鄉還控制在劉表手中,凌雲不能讓這些人回去,一旦回去,極可能還被劉表抓去充軍。而這些軍士也樂得暫時不回去,他們都很惜命,他們可不認為再被抓去充軍之後還能有這次的好運氣。
有些軍士是華容本地的,還有一些人的家在已被凌雲佔領的城池,這些人自然全部解甲歸田。
只是那些暫時留下來的軍士,卻需要凌雲提供糧食,華容城中的糧食不多,根本頂不了幾天。凌雲只得令糜竺再次調遣大批糧食進入荊州。
這十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暫時在華容城住下。
三人商量來商量去,居然發現天下之大竟沒有他們可去之處。荊州肯定是回不去了,三人獻城給凌雲,劉表肯定恨之入骨,依然在荊州危險重重。
往北,往東都是凌雲的地盤,三人更無用武之地。而西邊的涼州,馬騰和韓遂最終也將面臨著凌雲的兵馬。
益州、交州無不與涼州面臨著同樣的處境。總之一句話,凌雲的勢力太了,兄弟三人無論走到哪裡,都無法擺脫凌雲的勢力範圍。
若是真想找塊地方隱居起來,倒也不難,可是兄弟此一時,彼一時,當三人都沒有生命之憂後,對未來的要求又有所提升,這也是人之常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