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紛舞動手中的兵器向前攻去。
凌雲的弓箭手放了幾輪箭,見官軍撲了上來,一聲呼哨響起,紛紛隱進樹林之中。
鄒丹掛念著先前衝過馬場的軍士,沒讓軍士追入樹林,而是順著馬場邊緣趕往馬場北側。
剛到北側,他看到那些隱入樹林的弓箭手也從樹林中出來,順著山坡向後退去。
看到他們,鄒丹想起了自己的刀牌兵和弓箭手,急忙越過幾名軍士向馬場後方望去。
一看之下,幾欲肝膽俱裂。數百名軍士全都中箭倒在了地上,所中之箭或大或小,分為兩種。
鄒丹久經沙場,自然見識過巨弩,見此情景一下就明白了,點燃草料的必然是巨弩無疑。
沒想到賊軍還有巨弩,事先為何沒有得到訊息,只是不知賊軍巨弩數量多少。
攻還是不攻,到底怎麼攻?鄒丹心裡拿不定主意。這樣蒙著頭打仗,還是第一次遇到,本來以為知道對方的底細,無非是山賊,山賊能強到哪裡去?
沒想到這次輕敵冒進吃了大虧,從剛才的損失看,至少有近千人傷亡,這還多虧大部分軍士在草料沒全燒起來前跑了出來。
正猶豫間,忽然看到左側樹林中跑出一隊弓箭手,邊跑邊射箭向山坡上後退,隨後緊追的是正是杜德那支人馬。
“擊鼓”見此情景,鄒丹一狠心下了命令。撤軍是不可能,要這麼回去,腦袋就得搬家。
第二十四章 假訊息害死人
山坡上面是凌雲的作戰指揮陣地。
仿照後期熱兵器時代戰鬥指揮所的意思建造的,說是指揮陣地,其實很結構很簡單。
山坡最高點上擺幾棵大樹,樹後面挖一個土坑,凌雲站在裡面,眼睛往樹縫間一瞄,跟偷窺一樣,下面的情況一覽無餘。
鄒丹從遠處往上看,楞是啥也沒看著。也難怪,隔那麼遠的距離要是想透過樹縫看到凌雲的眼睛,那得進太上老君的的丹爐呆個九九八十一天。
要真那樣的話,等他出來時,指不定啥樣呢!說不準劃拉劃拉裝一小匣裡,直接送進告別廳,以後就睡在蒼松翠柏之間了。
其實那個土坑不挖也行,那他就得趴地上。笑話,堂堂一錫大將軍象母雞抱窩一樣趴地上,成何體統。何況下邊也沒人啊,再把白亮亮的盔甲弄髒了。
至於身後的軍士,凌雲可沒慣著,該蹲的蹲,該趴的趴,該幹啥的時候,凌雲自然會通知。
點燃馬場草料時就是凌雲命令巨弩手盲射的,當然方位早已經計算好了,而且草料上還被他灑了硫磺粉,沾火即著。
鄒丹的刀牌兵剛出了草場,後邊就起了火,大亂之中,這些人失去了指揮,既不敢進攻,暫時也回不去。
趁這當口,凌雲的巨弩兵大顯神威,一陣猛射打得刀牌兵四散奔逃。埋伏在山坡後面的弓箭手及時出擊,完全是點射,和打獵一樣,一瞄一個準。刀牌兵手中盾牌是圓形的,護頭不護腚,哪架得住那些神箭手的招呼。死的就直接死了,個別沒死的也順勢躺地上裝死,總之戰鬥不結束,是絕對不動彈了。
鄒丹從右側衝出來的時候,剛好凌雲解決了那些刀牌兵,剛把人手撤回山坡後。
看到左右兩側又有官軍從樹林中出來,凌雲嘿嘿嘿嘿地笑了。開始時他把鄒丹的幽州軍想得很強大,經過剛才一比劃,才知道不過如此。和黃巾軍的戰鬥力差不多,要是非說出點不同,那就是穿的衣服不一樣,對了,黃巾軍還多了條黃色的頭巾。
想象和現實的差距就是幾步路的問題,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要真行的話就走幾步。
幾步路一走完,凌雲對山下響起的鼓聲嗤之以鼻。
大批幽州軍揮舞著刀槍向上衝,凌雲的巨弩手把巨弩向上一抬,箭矢嗖嗖地射了出去。
現在幽州軍的距離還在弓箭的射程之外,能發揮作用的只有巨弩,等再靠近一些,弓箭手就派上了用場。
在左右兩側阻擊幽州軍的那些弓箭手已經站到了凌雲身後,只等一聲令下,立刻放箭。
再後面是連弩手,等他們動手,那得等幽州軍進入八十米之內。現在沒他們什麼事,看熱鬧是看不著,只能聽聲過癮。
各種箭準備得都很充足,象稻草一樣,一堆一堆放在地上,單按數量計算,凌雲有信心打一個師的敵人。
凌雲的準備不可謂不充分,可是還沒等這些準備派上用場,只聽到山下響起一陣鑼聲,幽州軍掉頭撤退,不攻了。
凌雲命令巨弩手停止射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