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價格比劉虞公孫瓚便宜了許多,凌雲痛快地把他的資料給調了出來。
細讀之下,凌雲更是歡喜,此人還真了得,曾在公孫贊帳下建有大功,後投靠曹操。北卻鮮卑,東破孫吳,最高官至幷州刺史,可謂是一生功績斐然。當然這些都是以後的事,現在的田豫尚未出仕。在劉備處也只是寄居,並未參與政事。劉備對他青眼有加,可是他根本沒有替劉備賣命的意思。
瞭解了這些情況,凌雲琢磨了一陣,決定暫時先不找他。他家中尚有老母,無論如何都不能出來,若現在去,再把事情弄夾生了反倒不好。只是凌雲把這個人記在了心裡,並且有了攻打雍奴縣的心思。
次日下午,劉虞那邊終於有了訊息。他派齊周前來求見凌雲,商談善後事宜。
事情都在那兒擺著,凌雲一口咬定死的那些人都是他的手下,讓齊周看著辦。可能事先劉虞給了他商談的底線,齊周至多給一名死去的軍士賠償一金。
當時凌雲就惱了,叫來護衛,要把齊周帶來的二百隨從全都給砍了,然後給他二百金。
齊周自然不肯,凌雲當即提出一名軍士賠償五十金。這個加碼實在高得離譜,所需總額對劉虞來說也不是小數目,齊周無論如何都不敢做主。
而後齊周提出鮮于銀那邊死了近千人,這事怎麼算?
凌雲說,你們是去打獵的,戰鬥力不行被獵物反擊了,你還想怎麼樣?難道要獵物給你償命?
齊周說不過凌雲,又不同意他的條件,因此雙方的商談陷入僵局。凌雲把這事放了下來,進而商談第二件事。這兩天,鮮于銀的兩千軍士在他這兒又吃又喝的,得把飯錢給付了。
算來算去又算出了一筆天文數字,齊周根本沒信凌雲的,雙方把鮮于銀叫來一對質,齊周傻眼了。
對於此事,鮮于銀也是有苦說不出。昨日凌雲走後,就有人給鮮于銀的軍士送去了飯菜。這次的分量足,管夠吃,軍士一個個肚子吃的溜圓。沒過兩個小時,又有人把飯菜送來,依然是管夠吃。那些軍士剛吃飽不久,如何還能吃下多少。基本上吃了一些就吃不動了。飯菜撤下去之後不到兩個小時,又送來一撥,還是管夠吃。
鮮于銀一看不好,這麼多飯,人家給送來,肯定都得算在他的身上。原來以為是按最開始的那個份量給送五次,誰知道現在是管夠吃。這待遇倒挺好,可是管夠吃的話就不用送五次了。
他就讓人找凌雲,想讓少送兩次。可是找凌雲挺費勁,不是出去巡視了,就是公務繁忙,再就是找不著。如此一直找到今天,今天的飯菜又送了四次,軍士是一次比一次吃得少,大多數飯菜都剩下了。
凌雲可不管你吃了多少,他按照給兩千人吃飽一次的耗糧量再乘以五來算糧食的數量,價格按先前與齊周商談的糧價計算。
實際上,凌雲根本沒做那麼多飯,把上次吃剩的拿走,簡單處理一下,下次做點新飯蓋在上面端回去,誰都發現不了。
送飯的次數是凌雲和鮮于銀定的,鮮于銀自然不能抵賴。
但齊周根本不敢做主,結果這件事的商談又陷入了僵局。齊周不拿出辦法,凌雲就不放人。鮮于銀這幫人回不去就得繼續吃凌雲的,那樣的話,要賠的糧食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要知道這幫軍士在劉虞軍中可都是喝粥,在這兒全是吃的乾飯,軍士倒得了便宜,可劉虞就遭罪了。
如此一來,齊周又不敢把事情說死。他擔心凌雲一怒之下和他躲貓貓,到哪都找不著,鮮于銀等人在他這兒若住個一年半載,那還了得。
於是齊周試探性地壓價,結果凌雲還真給口子,雙方再次進行了商談。
經過討價還價,最後凌雲做出讓步,五百軍士與糧食合併賠償,以鮮于銀的三千戰馬外加兩千金的總價進行賠償。
齊周還想再壓,結果凌雲一豎眼睛,齊周不敢吱聲了。這個價碼還算可以接受,主要是戰馬都在凌雲的掌握中,人家要是硬不給你,你也沒辦法。萬一人家再一發怒,連人帶馬都給吞下,損失則會更大。
戰馬的事不用說,早被凌雲給養了起來。那兩千金,齊周只拿出了一半,這次來,劉虞的最高賠償上線只限於一千金。誰知道又出了糧食的問題,馬賠上了,一千金搭上了,又倒欠人家一千金。
剩下一千金,齊周要寫張字據。凌雲擺擺手拒絕了,他說,我還信不過子元嗎?何必弄得那麼斤斤計較的。
齊周憋氣帶窩火,帶著鮮于銀等人迴轉俊靡。
回去之後,把這事向劉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