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2/4 頁)
殺殆盡,能逃出者寥寥無幾。
董君打掃戰場,趙正進城安撫百姓接管城池。
當劉真見到趙正的大隊人馬進城時,他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先前城中血戰的時候,他一直提心吊膽的。眼看著五百人把人家兩千人給打敗了,他才如釋重負。等到保護他的人只剩下二百來人時,他的心又懸了起來。
聽說城外有公孫瓚的近萬人馬,他一直擔心再次破城,到那時恐怕難逃一死。和夫人見面之後,夫人把劉芷冒險出城向魏辰求救的事和他說了一遍。如今見凌雲果真派兵來救,劉真心頭感慨不已。想那公孫瓚與自己尚屬親戚,卻待自己如此心狠。人家凌雲非親非故,卻不惜派兵來救,為了自己夫婦還折損了一些人馬。想到這些,劉真心裡靈機一動,莫非凌雲對芷兒有意?
劉真懷著這個心事在薊縣住了一天,次日天明後,他與夫人帶著使女隨王全前往平谷。
而趙正則暫時駐守在薊縣,昌平城則調劉虞的降將吳逢駐守。
當然這些變動是凌雲的命令,他接到稟報後做了如上安排,而後又讓人護送劉芷到平谷與父母團聚。
下面,他可以全力對付劉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祝朋友們在新的一年裡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第一百一十四章 幽州牧
薊縣一戰以公孫瓚的慘敗而告終。
這一戰給各方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公孫瓚聽到戰報後久久無語,他沒料到精心策劃的伏擊居然如此草草收場。更令他想不明白的是,居然連劉真的人頭都沒能拿下。薊縣被凌雲混進去數百人,李甘身為一城主將竟然沒有絲毫察覺。更可氣的是,韋曠的兩千人就被人家數百軍士給打得全軍覆沒。他一怒之下想斬了李甘,可是公孫範、趙青同樣是敗軍之將,五十步與百步的關係。更何況,他與凌雲打了數次,根本就沒勝過一場,總不能打了敗仗的將領都殺掉吧。
氣惱歸氣惱,公孫瓚還沒有完全喪失理智。凌雲自出兵燕山以來,屢戰屢勝,地盤不斷擴大,勢力迅速壯大。他粗粗估算了一下,以他現有的人馬與凌雲相比,肯定屈於劣勢,不但兵力沒對方多,在戰鬥力上更差了人家許多。尤其是他與劉虞軍中的馬匹被凌雲奪走大部,以步軍為主的大軍和人家騎軍作戰,根本就是開玩笑。
而且看凌雲的架勢,其志不小,各種跡象都顯示出他有獨佔幽州的意圖。形勢危急,公孫瓚考慮到自己的實力,想以一己之力抵擋凌雲肯定辦不到。而劉虞被凌雲大軍壓境,自身難保,也沒有什麼指望。
想明白這些,公孫瓚開始把目光放到幽州以外的勢力。幽州南接冀州,西鄰幷州。冀州有兩股勢力,一股是他的老對手袁紹,另一股是以張燕為代表的黑山軍。袁紹有兵馬二十餘萬,常年與黑山軍作戰,所以在范陽一線始終沒能佈置過多兵馬。
黑山軍是冀州的農民義軍,有數十部之多。每部兵力不等,多則數萬人,少則幾千人,總數愈數十萬人,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勢力。
而幷州同樣有兩股勢力存在,其中一股是董卓所封的河內太守張楊,主要盤踞在河內地區。另一股是以郭太為首的白波軍。
白波軍本為黃巾軍餘部,後來在西河白波谷重新起義,因此得名白波軍。郭太率領這支義軍長期佔據幷州的廣大地區,董卓多次出兵征討均未能獲勝。反倒讓白波軍不斷發展壯大,到現在總兵力已逾二十萬。
張楊只是一郡太守,是四股勢力中最為弱小的一個。且河內距離幽州路途遙遠,公孫瓚並未考慮他。
餘下三股勢力,公孫瓚均挑選能言善辯之士前往聯絡。實際上他把希望還是寄託在黑山軍和白波軍身上。至於袁紹,雙方能達到罷兵言和的地步,他就很滿意了。
公孫瓚忙著想辦法對付凌雲,劉虞那邊也沒閒著。他別無外援,唯一一個能幫上忙的勢力——烏桓還被凌雲給打了回去。除此之外,只剩下遼東的公孫度了。
劉虞病急亂投醫,派人去聯合公孫度。不料公孫度佔據遼東四郡,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儼然以遼東王自居。他根本無意參與到劉虞與凌雲之間的紛爭之中,客氣地把來使打發回來。
眼看著凌雲在薊縣又取得重大勝利,公孫瓚龜縮在范陽郡一帶不敢再與凌雲對戰,劉虞心頭更加焦急。
眼下五日之限已過,十日之期也剩下了最後一天。他每天都派重兵把守著自己的府邸,深恐有貪圖千金之徒前來行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