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又鬧,更有潑辣地就撕扯起衣服來,大有要和侯府臉面共存亡之心。尚謙本心是對這些所謂“封建婦女”抱有同情的,也不想刁難她們,當下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自己躲將起來,古代的許多事情他尚未琢磨清楚,一時也不敢胡言亂語,他只覺得這原本的尚謙實在重口味,除了正妻以外,娶回來的妾竟沒有一個正經人家的女子,莫非還真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嫖?更古怪的是這一個兩個還都進了門。倒是莫氏怕傷了侯府臉面,使了些法子,倒叫那些女子都收拾了金銀細軟各自家去,她們原本就都是衝著錢而來,此刻見尚謙不見蹤影,當家主母發了話,生怕討不到好,便也就散了。
這般尚謙才鬆了一口氣,不用在過那雞飛狗跳的生活。現今他也就習慣了和寧寧說說話,陪寧寧玩一玩,說說故事逗她開心開心,在這個侯府裡只有和寧寧獨處,他才覺得平靜與放鬆。侯府上下早就沒有人對他能考取功名抱有期望。只要他不再胡作非為,大家都覺得這三爺是改邪歸正了。但尚謙自己倒有點坐不住了,倒不是他真想考個狀元,只是作為21世紀的高材生,他不想做個文盲,而且古代沒有電腦沒有psp,宅男的生活就只剩下看小說了。閒來他便也坐在書房裡看看書,識識繁體字,雖然也沒看啥正經書籍,看的多是話本小說,江湖雜著,倒也過得悠閒,令尚謙不禁心生感慨,自古以來宅男都是一樣的,看這古代小說裡的窮書生被大家千金相中後中狀元的故事其實而現代的YY小說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只是古人保守一些。榮華富貴,紅袖添香,都是男人的夢想。
儘管看的是雜書,不過這三爺不出門吃喝嫖賭了,倒是讓府裡的人都刮目相看,尚謙瞎編的那個夢就在府裡被傳得越來越離奇,後來乾脆就變成了其實三爺原先肚裡的孽障已經被太白金星給收走了,或者如今的三爺是某仙下凡的離奇古怪傳說。尚謙對此也只得一笑處之。如此安靜地過了三個月,尚謙和尚靖慢慢和緩的父子關係因為一件事卻又炸裂了開來。
那日尚謙正閒暇無聊地翻著閒書,吃著丫鬟捧上來的時鮮水果,正覺得其實古代這種慢節奏的生活也挺有益身心健康之時,便被尚管家請到了尚靖的書房,見尚靖正板著一張臉,尚謙不由撇了撇嘴,自己最近可比原先那混賬小子好多了,這老爹咋還是對他板著張臉。他問了安,便聽見尚靖開口說道:“如君的事也過了三個月了,後院不可沒有女主人,正好徐同知家的二姑娘還未婚配,你娘和徐夫人商量了一番,覺得二姑娘是個合適人選。你好好收斂下心性,要好好對待徐姑娘。”
尚謙聽了不由咋舌,這古代的包辦婚姻也太快捷迅速了,連當事人問都不問,這老爹完全不是同他商量,而是在對他“下達通知”。尚謙想都沒想,張口便說道:“我不娶。”他打心裡是不願娶個素未謀面的女子,也不想害了人家。
但尚靖哪知他的心思,只當他嫌這徐二姑娘是庶女,又一直“聲名在外”。原來這徐同知一家世代書香之家,徐同知自己二十歲便中了進士,可謂少年得志而後便進了翰林院任翰林院修撰,而後放外任到大名府任同知一職。徐同知徐陽所出子女除了這二姑娘,都有才名在外,可這二姑娘不知是天生愚鈍還是懶怠,莫說琴棋書畫,便是女紅也是笨拙得拿不出手。因她有個十六便中舉的哥哥,還有個號稱大名府第一才女後來嫁進京裡的姐姐以及兩個素有才名的妹妹,這徐二姑娘的“愚名”便同她的姐妹的才名一樣,在大名府是人人皆知。可尚謙那“混世魔王”的威名也不是蓋的,大名府中的頑童還編過歌謠“城北尚霸王,城南徐傻姑。”且尚謙原配妻子被氣死一事在大名府也是傳的滿城風雨滿城塵,莫說嫡女,與尚謙門當戶對或是門戶稍低些的官宦人家便是庶女也無人願意嫁給尚謙,只因嫡母還怕如此嫁女擔了一個不賢惠的名聲。不過這徐二姑娘年已十七,因此前的名聲也一直無人問津,徐夫人楊氏一心想要丟掉這燙手山芋,正好在禪林寺拜佛時遇見了尚夫人莫氏,二人自是一拍即合,拍板定下了這樁婚事。
且說那徐夫人和尚夫人那日商定此事後,又順便讓禪林寺的慧遠大師給測了下二人的八字,竟得了一個天作之合的說法,這二位夫人對此更是深信不疑,回去便各自遊說自家相公。
尚靖雖一開始覺得有些不妥,但莫氏卻說自己親去見了那徐二姑娘,性子溫和平順,只能說沒甚才幹,卻並非外界傳言的“愚”,雖不會琴棋書畫女紅什麼的,但侯府又不須她以此博得才名也不須她以此為生,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配謙兒倒也沒什麼不好,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不生事便是好姑娘,且那徐二姑娘雖然不機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