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第十六回 仗義疏財反受欺 誰算計誰上
話說程思玄口才了得,誆得王雪娥手中的豬場,把持全部的財權物權經營權,還讓王雪娥感激涕零說有機會就報其大恩。
這位程家二公子手裡也真個有些本事,半個月理順養豬場一團麻絮。
十八個養豬場的新管事紮實肯幹,新的管理制度推行良好,生豬屠宰量與軍供肉量、外銷售掛鉤,各地看起來井然有序,欣欣向榮。
制肉腸作坊投入正常工作,藉助皇商虞家的商路,鮮肉腸、臘肉腸主要銷往關內,聽說賣得還不錯,實際情況王雪娥也是聽人說,她沒去查賬,她也沒法查得清。
第一撥投入資金回籠後,程思玄開始幹第二件事,硝豬皮豬毛,把它們製成成品。
因為季節緣故,他選擇把整匹豬皮做成鞋靴,還請繡娘精工繡制,把鞋面繡得像繡畫一樣好看;銷售時又請歌舞伎在販賣處展示,還在酒樓茶坊廣做宣傳。
起先,大家趁著這股風潮買了新鮮的皮鞋,但毛病很快就出來了。豬皮鞋不牢,幹粗活的人一用力就把鞋面撐破;豬皮鞋底很硬,不透氣,穿久了難受;皮質鞋硌腳,還不如布鞋舒服。
官宦人家的小姐不常走路,她們能穿豬皮鞋,套上繡花皮鞋純當顯她們沒有落風潮,但,豬皮子的鞋在講風雅講清流計程車大夫們看來,腥,臊,不雅,難登大堂,夷人、苦人、窮人才穿的東西。
君子真風流,只穿絲履鞋。
文人士大夫的態度是決定一樣新事物生或死的關鍵,程思玄敗了。
一敗塗地。
各地退回來的豬皮鞋囤積在倉庫裡,那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製鞋可不比做肉腸,前期投入太大,資金不能及時回籠,程思玄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他越焦頭爛額,顧家琪越高興。
王雪娥真正江湖兒女脾性,見程思玄賣不空豬皮鞋,收不回銀子,允他挪用豬場的銀子先墊墊。
程思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王雪娥哪裡知道,那漂亮的賬面早被掏空,榨不出一滴油水,哪裡幫得上忙。
程大胖也急,想掏腰包支援二哥,被程夫人以資助孃家子侄進京趕考為由不動聲色地借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