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部分(第2/4 頁)
道路,仿照漢京,也帶動了工坊等工商業,可不管怎麼說,中原有不少人富裕了,但還是有部份百姓日子過的一般,原因就是地太少。
看著其它地方的農民,手裡都有一二百畝,最少也有幾十畝地,中原不少地方的百姓都還是有些慌的。
過去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而如今是手裡有地,日子過踏實。中原的百姓,越來越多還是走出了故鄉,到邊疆等地去分田授地,開拓新生活。
老漢過去也曾是當過府兵的,還開過蒙讀過點書,算是有些見識的。以前在家裡日子還算過的去,有幾十畝地,但是孩子們長大了,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可地卻還是那麼多。
老漢喜歡傳統的農耕生活,自給自足,對於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外出去打工賺錢,總是不太喜歡的,他認為這樣會讓一家人分散。父子、夫妻往往一年間也難得見兩面,家庭親情也淡了。
可呆在老家,就靠那點地也不行。
遇到這次高加索招募移民,給出的條件確實相當的優惠。老漢一咬牙,就決定舉家過來了。對他來說,與其讓一家子星散分離,還不如來這邊疆異域,一家人在一起,經營一個農莊,哪怕是辛苦點累點,可這種日子卻是最溫馨的。
“老哥覺得來這邊來對了嗎?”
老漢咧嘴笑著,那是發自心底的高興。
“來對了,真是來對了。來以前吧,我總覺得官府宣傳的有些誇張,那時覺得只要有官府說的一半那麼好就足夠了。可是真來了,才知道,還真是不打半點折扣的,說什麼就有什麼。你看我現在這裡,這都是官府給我們建好的房子,這大院子,我一大家子二十多口人住的綽綽有餘,甚至官府馬上要分給我的那二十多個奴隸,也都能住的下。”
這房子說是院了,跟個大莊園也不差了,山石牆,樹皮屋,木板牆,看似比較粗糙簡單,但還是非常的結實,尤其是大。
這些屋,都是由官府招標,然後由中標的大華國內的建築商行們在這邊僱傭人手,派來工匠,加工趕建出來的。
這些房子現在是廉租給移民們住,一月才一百文錢。五年內都是這個價格,五年後,移民們也可以買下來,價格也不會貴,甚至還能夠按揭,分期付款,處處為他們考慮。
說到這些,老漢拱手向著北邊方向感謝道,“都是皇帝陛下的恩德啊,讓我們一來到這裡就有了一個家。”
一來就有了房屋住處。
而且簡單的傢俱都有,過來後,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分地問題,官府也馬上著手落實。
當初說好一人二百畝地,還真的給了。
沒打折扣。
老漢一家二十多口,分了四千多畝地。
“一共有三百多畝現成的熟地,地不比我們中原的肥沃,但也還不錯。另外還有不少地只要花點力氣功夫,就能開墾為耕地。剩下的地,能夠用來種果樹,還有些坡地能夠種點紅薯、土豆、玉米。”
哪怕不是四千多畝都是好地,耕地,可老漢也覺得滿足了,畢竟官府沒有騙他們。
一家子人辛苦辛苦,到時就能有七八百畝耕地,足夠世代傳家了。剩下的地,種果樹也好,種林木也罷,甚至是養點牛羊雞鴨都不錯,反正有了這麼大一塊子地,他們家以後是真的有了傳家立業的根本了。
比起在老家時,兒女們進廠子去給人做工,老漢覺得這才是他們家真正需要的。
“今天這好事是誰的?”張超笑問。
本以為老漢看著也五十多了,這今天納妾估計是老漢兒子,結果老漢的話讓他嚇一跳,今天居然還是個集體婚禮,老漢自己納了兩個蠻女,然後他有六個兒子,今天也全都納妾,父子七個,一次納了十三個。
這簡直了。
老漢有些不太好意思道,“讓你見笑了,確實有些失禮,不過在這裡,規矩也沒那麼多了。老漢想著也省點事情,就一起辦了。”
張超笑笑,“這倒沒什麼。”
移民納蠻女為妾,是這邊的當局鼓勵的,而這好處也是看的見的,但凡有點能力的都爭相要納蠻女,能納幾個就納幾個。
按官府的規定,移民納一個蠻女做妾,立馬就能上戶,家族成員就多了一個。好處顯而易見,多口人,就能多分一份地。而且多一口人,說不定到時還能多分一個奴隸。
甚至納進一個胡女,官府還直接給一筆補貼錢。
所以現在移民們都爭著納胡女,也沒誰嫌胡女身上味大,嫌太高大,嫌金髮碧眼什麼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