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顧荊微微抬眼,他看向硯山,輕聲道:“你去見何蔚吧,估計何蔚等這一天等得也很久了……”
何太師何蔚,是先帝的丞相。先帝在世時,他輔佐了先帝幾十年;先帝駕崩後,他為先帝守陵也守了七年……只不過,前面的幾十年,都是他自願的;後面的七年,則是被逼迫著的。
在夏璃沒有出現之前,何蔚幾乎是幾百年的華夏史上,做得最成功的一個官吏了。他上得帝王信任,下得百姓喜歡,就連朝廷中的群臣,大都也對他十分敬畏。
樹大招風,但何蔚卻彷彿掙出了這個枷鎖。他憑著驚人的城府和聰明,以及為人臣最重要的一個品質——忠心,成功地在丞相這個位置上一坐就是二十年。饒是到先帝駕崩之後,他也被封為了輔政大臣,牢牢地屹立在權力金字塔的最頂端。
何蔚曾以為自己可以引領群臣,直到自己走到生命的終點……這不是他驕傲自大,當時的何蔚是真的有那個能力的——因為夏璃是他親自給送上皇位的。
先帝在遷都時,曾弄丟了一位皇子,那位還不滿一歲的皇子是夏璃,他後來流落到了江湖之中。先帝在彌留之際時,又再次死了一位皇子,那位皇子是太子,他本該是華夏江山的繼承者。先帝在年輕時,曾得罪了一位皇子,那位皇子是韓嘯,他從此對皇位深惡痛絕。
在太子之位虛設時,何蔚找到了夏璃。他教導他,引導他,最後還親手將他給推上了皇位。他替夏璃保守住他流落江湖的秘密,他幫夏璃穩固了登基之初時動盪的朝政。
但老謀深算的大狐狸,最終還是栽在了心思深沉的小狐狸手中。何蔚沒有想到,當他成為輔政大臣的那一天開始,就註定了他將和初登皇位的夏璃展開一場關於權力的爭奪。
眼看著同為輔政大臣的定遠侯、鎮安侯,最後都死在了夏璃的手中,何蔚很明智地退出了這場爭鬥。他在自己最為風光的時候,向著容顏妖孽的皇帝認輸,自發地請求離開權力的頂端。
夏璃自然是準了,對於何蔚的急流勇退,他很滿意。在一番假惺惺的挽留之後,他封執意離去的何蔚為太師,准奏他為先帝守陵。
何太師就這麼離開了他奮鬥已久的朝廷和官場,帶著讓人豔羨的虛職官銜,被他一手送上皇位的皇帝趕去給先帝守陵。
故事到了這裡或許就該結束了,離開了朝政的何蔚,夏璃本以為自己可以隨手就捏死他。可惜的是,何太師並不是一般的人。
在年輕的時候,何蔚與先帝兩人曾機緣巧合之下救了一個魔頭。這個魔頭最後成了絕頂高手,誓死保衛先帝和何蔚。
夏璃倒是十分地想對何蔚下手,但卻無法跨過那位絕頂高手。這也就罷了,留下何蔚一命夏璃也能忍受,但他無法忍受的是,那些本被何蔚所佔據的權力,併為因著何蔚的離去,而回到他的手中。何蔚的影響太過強大了,即使在離開了朝廷,卻依舊能夠操控著朝廷。
何蔚在朝廷上之所以難尋敵手,就是因為幾乎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何蔚的門生,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他的提拔。於是,年輕的皇帝夏璃只好再次清洗朝廷,想將“何黨”從朝廷上連根拔起。首當其衝糟了殃的,就是何太師的兒子——何彥杉。
何彥杉當時也算是朝廷上年輕一輩的領軍人物了,他不僅創造性地繼承了他父親的才華,卻沒繼承他的城府。年少輕狂的他,很容易地就被夏璃給找到了把柄,循著一個理由就被扔到了戰場上去……那本是一場有去無回的仗,幸運的是,何彥杉遇到了顧荊。
沒在九死一生的戰場上丟掉性命,但在夏璃的特意囑咐下,何彥杉也是從鬼門關走了一圈,甚至就連他的戰友都以為這位勇猛的先峰死了,可他最終還是被顧荊給救活了。
就在剛剛救下何彥杉的時候,顧荊就被本該給先帝守陵的何蔚給找上門來。救子心切的何太師從京城大老遠地跑到了軍營裡,還順手帶來了一位絕頂高手,按理說他要把自己的兒子給帶走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是絕對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故事在這裡,又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何彥杉醒了,但是卻失憶了,他的心性變成了幼童,且只記得救下自己的顧荊。堂堂一品太師之子,不記得了自己那神通廣大的父親,卻只一心想認顧荊做老大。
要說何蔚也是一位果斷之人,看著自己的兒子竟牢牢抱著一位年齡比他還小的人喊大哥,他只冷冷一笑,然後就揮手一扇……
事實證明,暴力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或許是何蔚給何硯山留下的第一印象太過兇殘了,再加上何蔚把何彥杉帶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