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兒媳,心中轉過一念頭,笑道:“林夫人有了身子,自當多加小心的。倒是老身和兒媳不請自來,林夫人莫怪才是。”
“怎麼會呢?要說起來,當初妾身嫁給我家老爺的時候,甄老爺親自往揚州送禮,我可總想著什麼時候見甄家太太夫人,能當面道謝才好。不想妾身這麼有幸,居然能見到老太君。”
甄老太君和陳落秋又拉扯了幾句話後才道:“今日來,一是想和夫人你認認,畢竟以後大家都住在這金陵城中,往來肯定是不少的。二嘛,其實我這個老婆子想著見見你們家大姑娘,我聽了我那二孫子說林家小姑娘長得那是極好的,他的姐妹們沒一個人比得上的。哎喲,我則個小孫子,一聽著了,就成日裡吵著要見仙女小妹妹。這不,礙不過他,就帶他來了。”
陳落秋看向那甄寶玉,紅色小襖,紅色的褲子,紅色的發繩,加上紅彤彤的小臉蛋,倒是個討喜的小男孩兒。只是見他五六歲大還膩在丫鬟懷中,陳落秋想起林如海說起賈家的那個寶玉,也是成日裡膩在丫鬟堆裡,莫非是一樣性子的孩子?
“不瞞老太太,大姑娘身子本就不大好,如今車馬上折騰了幾日,正養著呢,等好了我定帶著她去拜見老太太您不遲。”
甄老太太是知趣的之人,知道陳落秋是不會讓她見到黛玉的,便不再多待,客氣的告辭了。
陳落秋端著一杯蜜水,輕輕抿了一口,冷笑了一下,掩住了眼中諷意。
進了馬車,甄老太太就對著甄太太道:“陳氏頭上那支簪子好眼熟,我怎麼看怎麼像你曾經有過的一支?”
甄太太正為重見那隻簪子而驚駭中。當年那個陳氏,居然是今天的這個陳氏?看了看甄老太太,躊躇了一會兒,還是吞吞吐吐的講事情講了出來。
甄老太太聽完甄太太的話,冷聲道:“蠢貨!就為個庶女,而樹下大敵!”甄老太太看了看有些怕的寶玉,隨即平靜道:“不過,此事我們卻大有可為。”
甄太太一驚,看著甄老太太道:“老太太,青婉……還要顧及一下清婉。”
甄老太太撇了一眼甄太太道:“這個是自然的,還沒到那個時候。不過,看陳氏的意思,她是不會和咱們家親近的。她的意思也說明了林海的態度……你寫信去給清婉提前說說吧。”
甄太太心中雖然糾結,但是老太太的話,她只得應了。
作者有話要說:恩,下章,下章小包子就來了。
林如海給周晉的案件,在很多古裝劇禮出現過,是個很有名的案子哦,我沒有寫在正文裡,現在放在讀者有話說裡,大家猜猜,死了幾個人?兇手是誰?不知道和我猜的答案一樣呢?
江北和江南各有一個村莊,一邊是張家莊;一邊是李家莊。張家莊的青年張某和李家莊
的青年李某,兩人自幼很要好。長大以後感情更加深篤,稱得上是一對莫逆之交。每天中午李某都要坐船過河去看張某。
有一年初冬時節,每當李某乘渡船在張家莊靠岸時,他總看到岸上站著一個標緻的女子。她面帶笑容地注視著渡船,眉宇間露出無限的深情。起初,李某並不在意。日子一天天過去,慢慢地,李某被那女子吸引住了。李某想:這個女子每天在這個時候到渡船碼頭來,一定是有意於他。
一個月過去了。有一天,李某在張某面前披露了自己的心事:〃這個女子是你們張家莊的人吧,我每天過來看望你,總見到她站在河岸上,好像是一個多情的女子。考慮再三,我想央人作媒,不知道你的意見怎樣?〃〃
張某聽罷,沉吟了好一會,才開口說道:〃依我之見,你還是不要去動這個女子的念頭為好。你說的這個人,我是知道的,不過……你算了吧。〃〃
聽了張某的勸告,李某也就死了心了。
這以後,李某照樣每天過河看望張某。同以往一樣,這個多情的女子,還是每天都佇立在河岸上,對著渡船微笑,李某終於再一次被打動了。於是,他稟告母親。央人說媒。
李家是李家莊的大戶人家,在遠近四方頗有些名望。媒人一出面說親,女方的家長喜出望外,馬上應允了這樁婚事,並定於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完婚。不料就在婚期的前三、四天,李家莊突然來了個算命先生。那兩天,他經常在李家周圍轉,喊著:〃誰要算命呀!誰要算命呀!〃李母是個迷信的老婆子,眼看自己的兒子快要成婚了,她很想從算命先生那裡聽到一些吉利話。於是,就把算命先生請到家,替兒子算命。
李母報上兒子和未來兒媳的生辰八字,算命的故意裝模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