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房建在武清呢?因為京城裡面實在是找不到這麼大的地方,天津衛那邊又主要是駐軍,只有這武清縣城,駐軍不多,空地較多,隨便搬遷一下就能整出一塊空地建廠。
現在,廠房已經建好了,織布機也裝好了,就等著招工開業了,朱慈炅自然是要過來看看情況,這可是他建立的第一個工廠。正好,這土豆也成熟的季節也到了,他還可以順帶過來看看災民的情況。
一路行來,看到長勢良好的土豆地和滿臉笑容的災民朱慈炅這心裡別提多美了,這可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旱災,被他一招大遷移就搞定了,連他自己都有點佩服自己了。當隊伍抵達武清城外,看到夾道叩謝的百姓,朱慈炅就更高興了,他不由自主的大笑道:“哈哈哈哈,好,你們做的很好,通通有賞。”
剛把話說出口,他就後悔了,說到這個賞賜,升官已經不行了,他們的官都夠大了,特別是徐光啟都官居一品了,還能怎麼升。既然不能升官那就只能賞銀子啦,問題他現在沒銀子啊!這幾個月折騰下來,災民的問題是解決了,但國庫也清潔溜溜了,要等八月份新增的稅賦才能徵收入庫,這兩個月他就是個窮光蛋!
當然,他還有銀票,日興隆商號的銀票印了一億兩,現在吸納的存銀才一千萬兩左右,還有九千萬兩銀票都在曹化淳那兒放著呢。但這銀票不能亂用啊,他最多用一百萬兩,不然別人拿著銀票來提現提不到銀子,他日興隆就得關門了!現在京城的日興隆總號才開張,各地的分號正在陸續建設中,正是需要銀子的時候,要不是有常威他們九家晉商的銀子撐著,他這一百萬兩銀票都不敢用。
皇上打賞自然不能太小氣,但總不能把這一百萬兩銀票全賞出去吧,他正在那權衡呢,織布廠卻已經到了。看到新建的廠房,他不由豁然開朗,大笑道:“這織布廠以後肯定能賺大錢,就作價一千萬兩,賞你們一成的股份,每人二十萬兩乾股,年底分紅。”
徐光啟等五人自然知道這織布廠會賺錢的,開玩笑呢,同樣的布,能便宜將近三分之一,不賺錢才怪。他們聽到每人能分到二十萬兩的乾股,不由興奮的不行了,別看只是乾股,幾年下來分紅都不止二十萬兩了,只要一直跟著皇上幹,他們這一輩子就不愁吃喝了,甚至他們的子孫後代都會因此而富的流油!
秦明月雖然不知道這乾股和分紅是什麼意思,但是看旁邊一眾朱慈炅的親信那興奮的樣子就知道這是個好東西,她不由低頭在朱慈炅耳邊撒嬌道:“皇上,那我呢,我姑姑和哥哥呢?”
朱慈炅此時心情大好,毫不猶豫的貼在她耳邊道:“給你們秦家也分一成,一百萬兩乾股,這可是好東西,不要到處跟人說,免得人家眼紅。”
秦明月自然是歡喜的應了,還趁人不注意,吧唧在他臉上親了一口。
於是,我們的小皇帝朱慈炅暈暈乎乎的帶著一眾親信走進織布廠,像個醉漢一樣的逛了半天才回過神來。
這織布廠按朱慈炅的意思建成了一個田字形,中間是蒸汽房,四周是織布機房,這樣既方便蒸汽管路的連線,又有很好的採光效果。王恭廠的機加工車間建設的時候就沒有考慮採光的問題,這會兒可沒有電燈,只有油燈,那油燈的效果可想而知,天色稍微昏暗一點王恭廠的機加工車間裡面就必須點滿油燈,增加成本不說,那滿車間的油煙味能把人燻死!
新建的織布廠就不一樣了,田字形的結構,所有的織布機都擺在窗戶跟前,採光效果良好,根本就不用點油燈。而且,這窗戶朱慈炅還準備裝上玻璃,如果還用紙糊,那下雨天照樣沒法幹活。
這玻璃朱慈炅也不知道是怎麼造出來的,他也不打算跟歐洲人買,而是準備用歐洲地區的代理權和葡萄牙人的東印度公司交換玻璃製造技術,然後自己建廠生產。
明朝那會兒還沒有海關的概念,錢全被私人給賺走了,私人最多也就能組織點武裝商船護衛一下,海軍壓根就沒有,所以明朝的海商是越來越富有,朝廷確是越來越沒錢,在海上別說稱霸了,連個像樣的艦隊都建不起來。
所以朱慈炅準備建立海關,規範對外貿易,不管是商人還是國家,外國人想跟大明做生意,或者大明百姓想做海外貿易都必須得到明朝政府的批准,並且繳納關稅,你葡萄牙東印度公司想要歐洲地區的代理權就必須把玻璃製造技術給我送過來,不然就別想從大明買走一件東西。
可別小看了這海外貿易,明朝那會兒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布匹、陶瓷、茶葉在國外都是搶手貨,所以那個時候的海外貿易已經很賺錢了,那些海商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