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東南守軍將近三十萬,再加上原來的邊軍大明軍隊已經不下一百五十萬之巨!
可以說現在隨隨便便就能齊集十萬甚至是二十萬大軍遠征遼東,收復遼東已經具備雄厚的軍事基礎。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隨著火槍和火炮的改進和應用,明軍在野戰方面已經完全壓制後金鐵騎,熱武器已經開始主宰戰場,靠騎兵打天下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現在,大明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都已具備了收復遼東的條件,再加上熱武器的優勢,收復遼東的把握就更大了,朱慈炅自然是不再猶豫:
崇正五年冰雪融化之時,便是大明揮軍遼東之日,到時候,所有傷痛,所有恥辱,一舉撫平!
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
若是以往大明有什麼重大的軍事行動,最多也就是抓緊時間準備糧草,然後通知相關領兵將領,檢查武器裝備,勤加操練士卒,等出征日期一到,將大軍一集結,再鼓舞一下士氣,就可以出發了。
現在就不一樣了,朱慈炅有太多的準備工作要做,像火炮,雖然在不久前的遼東大捷中出力不少,但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就是數量太少了,這會的炮彈可沒有後世那麼大的威力,黑火藥跟黃色火藥的爆炸力比起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根本就不要指望一炮下去,炸出個幾米範圍的大坑,黑火藥做的開花彈也就能讓幾米範圍內的敵軍受點傷而已,要說破壞力,比散彈都不如。
按現在火炮的射程和射速,當對面騎兵發起衝鋒時最多也就有一輪炮擊的機會,所以,要想讓火炮在與騎兵的對陣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就必須把數量堆上去,幾十門火炮也就能壓制幾千騎兵而已,面對十萬後金鐵騎,最少要準備五百門火炮,才能壓的他們抬不起頭來。
當然,火炮過後還有燧發槍,但現在的燧發槍同樣因為火藥的原因而在穿透力上遠遠達不到後世步槍的標準,如果對面全部穿上盔甲,燧發槍基本就只能打馬了。
獅子博兔亦要用全力,可千萬不能小看敵人,裝備的發展一般都是根據實戰情況而選擇側重點的,如果皇太極看到了新式火槍和火炮的威力還使勁發展輕騎兵,那他就是頭豬。話說,他可能是頭豬嗎?
從後金現在的火炮射程和數量可以看出來,其實他們的冶煉技術已經相當不錯了,只是崇禎朝的時候他們光靠輕騎兵就可以打的大明還不了手了,再加上明軍火藥武器的拙劣質量,讓他們打心眼裡就看不起火槍和火銃,所以才沒有注重重騎兵和火藥武器的發展。
現在戰場形勢已經完全不同了,朱慈炅可以肯定,後金吃了這次虧以後,一定會重視火藥武器,至於他們往哪個方向發展,是側重進攻發展重騎兵還是側重防禦發展火炮,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說野戰要靠數量,那攻城戰就要靠射程了,畢竟後金也有火炮,而且還是4寸的榴彈炮,大明的五一八式榴彈炮在平地上還可以欺負欺負他們,攻城的時候優勢就沒了,除非造土臺,但每次攻城都造那麼多土臺,浪費時間不說,你就能肯定後金完全沒有辦法來拆你臺嗎?
結合野戰和攻城的需要,朱慈炅決定,明年揮軍去收復遼東的時候,最少要帶上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和五一八式榴彈炮各兩百門,而且還要試製射程更遠的五二零式榴彈炮或者六一八式榴彈炮,數量最好也能達到兩百門。
現在已經快十一月了,除去過年半個月休息時間,到遼東三月份解凍,中間總共就三個多月了,差不多正好一百天左右,按照現在平均每七天三十門大炮的生產速度,一百天最多能生產三百五十門大炮,這還不包括難度更高的五二零式榴彈炮或者六一八式榴彈炮,也就是說,大炮的生產速度最少要提高一倍才能達到要求。
至於新型燧發槍倒是沒什麼問題,從六月份裝備完天雄軍和秦軍之後,到現在,京營的新兵已經裝備了快十萬了,到年底基本上就可以把十五萬京營新兵全部裝備上燧發槍了,年後生產的那都是給其他部隊預備的。
關於火炮生產速度的問題,朱慈炅現在還真沒孫元化他們熟悉了,正好很久都沒和幾個親信聚聚了,朱慈炅乾脆直接把他們全部召來乾清宮,主要是商量火炮生產的事情,同時也可以藉機聚一聚。
現在他最初那幾個親信可不得了了,個個都是大忙人,朱慈炅如果不召他們入宮,也就早朝的時候能見個面,平時連說句話的機會都沒有。
像徐光啟,他要處理內閣的事務,還要主持禮部衙門的工作,還要教導鄭成功,還要研製望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