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2/4 頁)
鎢、鈷、鉬。“
朱慈炅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桌子上比劃,將這些字一一比劃給宋應星看。
如果說現在朱慈炅想將那種金屬先提純出來,那非鎢莫屬,因為裡面鎢絲,外面玻璃,就是電燈泡啊,現在電、電線、玻璃都有了,就缺鎢絲了,就算工具鋼一時半會兒做不出來,能把燈泡做出來那也是了不起的進步啊!
朱慈炅想了想,繼續道:”第一個,你先把鎢想辦法提煉出來,鎢是一種鋼灰色或銀白色的金屬,主要是從黑鎢礦和白鎢礦中提煉出來的,在大明的湖廣一帶有大量的白鎢礦,白鎢礦顏色為灰白色,也有黃褐、綠和淡紅色等,帶油脂光澤,一般呈雙錐狀的八面體或板狀晶體,晶面有時可見斜條紋,也有的晶體呈皮殼狀、腎狀、粒狀和緻密塊狀。“
為了加快進度,朱慈炅也懶得打啞謎了,直接將鎢礦的所有外形屬性和產地一股腦全倒了出來,然後,他又繼續道:”這鎢的冶煉方法主要有蘇打燒結法和鹽酸分解法,蘇打又名鹼,是由鹽和石灰石加工而成的,具體制作方法是。。。。。。。“
朱慈炅直接將腦海中的知識嘰裡呱啦一通講,宋應星是刷刷刷一頓記,朱慈炅原本以為,他應該會有不少疑問,卻沒想到,自始至終,宋應星一點疑問都沒有,反而頻頻點頭,讚歎不已。
看他那表情,分明是完全聽懂了,這貨,簡直是冶金方面的天才啊!
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床
宋應星是一位博學、勤奮,有著濃厚鑽研精神的技術型學者,這種人如果放在科舉制度當道的社會,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像崇禎朝那會兒,他僅僅能將前人的經驗總結一番,編寫出一本《天工開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當然,並不是說《天工開物》是一本不值一提的雜書,相反,《天工開物》是一本難得的科學鉅著,他對古代技術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譽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他的影響甚至超越了國界,對整個近代的科學技術發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他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那麼在崇正朝,在朱慈炅的看重和賞識下,他又將取得怎麼樣的成就呢?
這個成就現在還無法估量,至少朱慈炅相信,工具鋼、矽鋼片、齒輪鋼將很快被他研製出來,因為冶煉技術正是他的強項!
解決了合金材料的問題,接下來就可以著手動力源和傳動裝置的研究了。
這兩個方面倒不是很複雜,人才也是現成的,朱慈炅直接將畢懋康、王徵、徐孚遠和夏允彝招到書房,準備一次將兩個方面的事情都交待下去。
這四人也是朱慈炅親信中的親信,君臣之間那也是毫不見外,君臣見禮之後,畢懋康和王徵等人也如果宋應星般恭賀起來,看樣子這皇后有喜還真是國之大事啊。
沒想到,恭賀完了他們還有話說,朱慈炅讓眾人坐下之後,就待開始交待精密機床的事情,畢懋康卻是猛著膽子拱手道:”皇上,請恕微臣斗膽問一句,長庚到底怎麼了,突然之間就辭去了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一職,現在,連人影都跑不見了!“
畢竟是多年的同僚,又同為皇上的親信,畢懋康和宋應星的關係還是蠻好的,現在宋應星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離開了工部,甚至皇上召集工部官員開會都沒見他的蹤影,說不擔心,那是假的。
畢懋康甚至認為宋應星這是得罪了皇上,所以才不見了蹤影,不然以他皇上親信的身份,誰敢動他,所以,他還想問明原因後在皇上面前為他美言幾句,看能不能讓他再官復原職。
朱慈炅見畢懋康那幅擔心的模樣,不由一拍額頭,這個宋應星,也太痴狂了,一有研究專案,立馬什麼都忘了,他估計宋應星應該是招呼都忘了和畢懋康打了,立馬召集人馬跑湖廣去找白鎢礦去了!
這傢伙啊,朱慈炅苦笑道:”沒什麼啊,朕讓他研製合金材料去了,他都沒跟你打招呼嗎?“
畢懋康聞言,長出了一口氣,慶幸道:”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微臣還以為他出了什麼事呢,既然是皇上讓他去辦事,那自然應該立馬去辦,不用跟我打招呼,不用跟我打招呼。“
朱慈炅搖了搖頭,無奈的道:”這個長庚啊,就是太痴迷於技術鑽研了,要他對待科舉考試能有這一半勁頭,考取個進士功名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現在好了,朕想給他升官都升不了,人言可畏啊!“
畢懋康跟著嘆息道:”是啊,的確太可惜了,他對大明的貢獻遠超我等,就缺這麼一個功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