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 頁)
和談的氣氛自然是越來越融洽,經過將近一天的商談,三方終於擬定並簽署了後世有名的《瓦倫西亞同盟條約》,一個以大明帝國、西班牙王國和葡萄牙王國為核心的軍事經濟同盟正式形成。
在經濟方面,條約規定,三國的本土、殖民地和藩屬國全面向三國商戶開放,三國商戶可以在三國所轄的任何區域自由通商;三國的國有公司全面合作,優先採購對方的原材料及貨物,並定期組織交流和學習活動,協調三方在全世界範圍類商業活動,避免爭端,合作發展。
在軍事方面,條約首先規定,任何國家向三國任意一國宣戰都視為對三國同時宣戰,三國都有義務協助盟國與敵國作戰。
條約還對此次北歐的軍事行動做出了詳細的規劃:
西班牙將派出四萬陸軍,分別駐守敦刻爾克和加來,並派出無敵艦隊封鎖多佛爾海峽,不允許任何敵國艦船透過!
葡萄牙將派出兩萬陸軍,駐守多佛爾,並負責多佛爾、敦刻爾克和加來三地駐軍的糧草供應。
大明帝國將派出北海艦隊,運送十萬勞工在敦刻爾克、加來和多佛爾建造十二座稜堡,並提供三千六百門火炮構築稜堡的遠端火力網。
條約中還對三國的殖民地進行了規劃:
西班牙將全力開拓美洲殖民地,在遠東的呂宋則按原來的軍火採購合約,出讓給大明帝國,抵償一百艘超級戰列艦的貨款,西班牙從此退出遠東,不再在遠東開拓殖民地。
葡萄牙則將全力開拓非洲殖民地,在美洲和遠東的殖民地基本保持不變,同時承諾,不再在美洲和遠東開拓殖民地,而且,呂宋和巴達維亞間的殖民據點將全部交給大明帝國,以方便大明帝國進攻巴達維亞。
大明帝國則將全力開拓遠東殖民地,同時承諾,在適當的時候派出艦隊協助西班牙和葡萄牙打敗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對手。
條約中還提出了共同修築歐亞運河的規劃:
在遠東對反哈布斯堡聯盟的戰鬥結束以後,大明帝國和葡萄牙將派出軍隊,佔領地中海和紅海的連線處,然後由大明帝國提供勞工,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提供糧草,共同開挖一條連線地中海和紅海的大運河!
運河修通以後,由三國共同經營,向所有來往船隻收取通行費,收取的通行費三國均分。
最後三國還做出承諾,在軍事上共同進退,絕不單獨和敵國簽署停戰協議!
《瓦倫西亞同盟條約》簽訂之後,最高興的當屬腓力四世了,首先,與反哈布斯堡聯盟的戰鬥他不用擔心了,按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的計劃,一個月後就將派出艦隊和勞工,從敦刻爾克開始修築稜堡,三個月後,敦刻爾克、加來和多佛爾的十二個稜堡就將修築完畢!
每個城市四座相連的稜堡,每個稜堡五千人駐守,還配備了三百門大明帝國最先進的榴彈炮,這是什麼概念?
要知道稜堡由於火力點多,射擊死角多,再加上高度優勢能加大火炮射程,一般十倍的敵軍都很難攻破,也就是說這種鋼鐵防線最少可以抵禦二十萬陸軍的進攻,而反哈布斯堡聯盟能在一個方向集結二十萬以上的陸軍嗎?
法國有這個能力,但是,西法邊境的西班牙大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絕不敢傾盡全力去進攻加來,所以說加來方向安全了。
至於荷蘭,他總共兵力都沒二十萬,當然如果加上丹麥和瑞典,那也能湊出二十萬陸軍,但丹麥和瑞典絕不敢傾盡全力幫荷蘭,因為他們還要面對神聖羅馬帝國呢,所以敦刻爾克方向也安全了。
至於英國,他們能有十萬陸軍就算不錯了,所以多佛爾也是安全的。
也就是說,只要敦刻爾克、加來和多佛爾的十二座稜堡建好,反哈布斯堡聯盟就該哭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依託三座城市的稜堡,那就是真正的無敵了,只要封鎖了多佛爾海峽,北海沿岸的國家想出門,那就要繞道更北邊的冰海了,他們受得了嗎?
受不了又打不過,他們最終只有選擇和談,到那個時候,嘿嘿。。。。。。。
不但與反哈布斯堡聯盟的戰鬥不用擔心了,這錢的問題也不用擔心了,就按大明帝國的發展思路來,最多五年,西班牙皇室下屬的公司年收益就能超過一億兩白銀,再加上殖民地的收入,還有亞歐大運河的收入打底,西班牙還會缺錢嗎?腓力四世簡直笑得嘴都快合不攏了!
其實朱慈炅比腓力四世還高興,修築十二個稜堡對他來說簡直太簡單了,人員都是現成的,要知道農民起義軍那五十萬俘虜可有修築二十多座稜堡的經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