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部分(第2/4 頁)
去呂宋就更不用想了,那裡可有大明十萬大軍,根本就拿不下來,去了也是白去;
至於去大明帝國的東南沿海,那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而且還不知道大明帝國有沒有在沿海部署軍隊,如果部署了,也是白跑一趟!
列強將領商議了幾天,還是毫無辦法,正當範門迪急的直跳腳時,呂宋那邊傳來訊息,大明帝國的十萬大軍竟然被接走了,馬尼拉城只有五千新兵在駐守,傳聞是因為莫臥兒帝國戰事吃緊,才將這十萬大軍緊急調去支援的。
才五千新兵,那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直接上去幹啊!
範門迪吸取了上次在馬尼拉灣被俘的教訓,不但把所有戰艦全帶上了,還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四萬火槍兵帶上了三萬,他準備海陸聯合猛攻,一舉拿下馬尼拉城!
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
範門迪為了躲避星城港大明帝國海軍的監控,從巴達維亞出發後,並沒有走西邊靠近星城港的常規航道,而是選擇了從東北方向繞過婆羅洲,經蘇祿海,直抵呂宋。
這樣走雖然繞了大半個圈,航程幾乎長了一半,但是勝在隱蔽,範門迪認為,大明帝國不可能無聊的越過婆羅洲設定哨船,卻不曾想大明帝國不但越過婆羅洲設定了哨船,甚至在蘇祿諸島、呂宋諸島和巴拉望島都設定了哨船。
更為重要的是,巴達維亞就有錦衣衛的密探時刻監控,他剛帶著聯合艦隊剛離開巴達維亞,錦衣衛密探便取出隱藏起來的輪船,飛快的趕往星城港報信。
這個時候,船速就成了決定戰局成敗的關鍵環節,而大明帝國海軍大多都換成了輪船,聯合艦隊還是帆船,也就是說從一開始,聯合艦隊就處於絕對劣勢,因為輪船的速度差不多是帆船的三倍,而且壓根就不用管風向和水流。
從巴達維亞趕往星城港,如果駕駛帆船至少要十天,而駕駛輪船卻只需要三天;從星城港到馬尼拉駕駛帆船的話差不多需要半個月,而駕駛輪船隻需要五天!
也就是說,就算走常規航道,範門迪所率的聯合艦隊要從巴達維亞趕到馬尼拉也需要二十多天,現在他繞了大半個圈,一個月時間能到就算不錯了。
而明軍這邊,錦衣衛密探三天就趕到了星城港,就算鄭成功需要準備幾天再率艦隊赴馬尼拉灣,最少也能比聯合艦隊提前半個月到達!
不過鄭成功並沒有選擇直接奔赴馬尼拉灣,因為那裡肯定有荷蘭的哨船,如果龐大的艦隊開進馬尼拉灣被發現了,範門迪絕對會掉頭就走,那引蛇出洞的計劃就白費了。
他選擇的是隱藏在巴拉望島的後面,等確定聯合艦隊的航線後,直接從巴拉望島和婆羅洲之間的海峽衝出去,在蘇祿海圍殲反哈布斯堡聯盟列強的聯合艦隊。
由於時間充沛,他甚至還組織艦隊司令開了個會,部署接下來的作戰事宜。
與會的人員並不多,因為大明現在總共才五個艦隊,就算所有艦隊司令全到齊了也才五個人,更何況,北海艦隊還在果阿呢。
這次,鄭成功以大明帝國海軍大元帥的名義坐上了主位,他的左首依次是:
鎮南王南洋總督鄭芝龍;
東海艦隊主將陳暉;
邊防軍第二軍團主將馬祥麟;
他的右首依次是:
南洋水師主將鄭芝虎;
北海艦隊主將楊耿;
南海艦隊主將鄭興。
鄭成功雖然沒有主持過作戰會議,但是參見作戰會議的次數卻很多,在朱慈炅的刻意培養下,他已頗具大將之風,待眾人坐定以後,他便拿起身前的白蠟杆,指著會議桌上的南洋地圖道:“諸位,魚兒終於上鉤了,據錦衣衛密探來報,反哈布斯堡聯盟列強的聯合艦隊已經於四天前離開巴達維亞,準備取到蘇祿海,偷襲馬尼拉。”
說罷,他停下來,掃視了在座的眾人一圈,看看眾將有什麼反應,求戰**強不強烈,這點他也是跟朱慈炅學的。
眾將自然是摩拳擦掌,恨不得馬上就去把聯合艦隊給收拾了,鄭芝龍更是迫不及待的道:”森兒,哦,不,大元帥,那我們趕緊出發去幹掉他們吧。“
鄭成功翻了個白眼,搖頭道:”不行,現在還不能出發,必須確定他們的意圖我們才能出發。要是他們走著走著突然掉頭,直撲星城港,那我們豈不是麻煩大了!“
鄭芝龍直接被噎的說不出話來,這個可能性雖然很小,但還是有的,如果範門迪真這麼幹,那可真的麻煩大了,因為,如果想全殲聯合艦隊,大明海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