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3/4 頁)
熱的光芒,朱慈炅一看他們那樣子就知道,不用他畫草圖,這些人都明白明輪推進系統是怎麼回事了。
不過輪船可不光有明輪式一種,還有螺旋槳推進式的了,朱慈炅想了想,突然拿起一張紙輕輕煽動起來。
三人見皇上這個樣子,無不目瞪口呆,這可是大冬天,雖然書房裡有最新型的供暖系統,但還沒熱到要煽風的程度啊,皇上莫不是突然犯瘋病了!
朱慈炅見他們吃驚的樣子一點都不以為意,反而故作神秘道:”不知道朕為什麼要煽風吧?“
三人傻乎乎的點了點頭,實在搞不明白皇上想幹嘛。
朱慈炅又將拿紙的手伸到桌子中間,輕輕煽了幾下,然後問道:”看清楚了嗎?“
三人又傻乎乎的點了點頭,這麼簡單的動作就在他們眼前做,怎麼會看不清楚,皇上不會是真病了吧!
朱慈炅當然沒病,他邊輕輕煽動白紙,邊解釋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紙在煽風的時候會變形?“
這個三人自然是看到了,他們又齊齊點了點頭。
朱慈炅突然問道:”知道紙為什麼會變形嗎?“
這下三人不點頭了,紛紛開始搖頭。
這時,朱慈炅停住了煽風的動作,直接用另外一隻手用手掌輕輕的將白紙託成一個弧狀,然後問道:”是不是和剛剛煽風時變形的樣子相同?“
三人仔細看了看,的確和剛煽風的時候弧度差不多,於是又紛紛開始點頭。
朱慈炅這才解釋道:”這證明紙煽風的時候受到了阻力,是阻力使它變形的。“
這會兒跟他們說空氣動力他們自然聽不懂,所以三人一臉茫然。
朱慈炅又指著壁爐後面緩緩轉動的風扇道:”當初你們做風扇的時候是不是因為底座太輕而使風扇往後倒了?“
這個他們風扇的時候的確碰到了,還是朱慈炅教他們把底座加重風扇才能穩穩的立在地上的。
朱慈炅繼續引導道:”這證明風扇在煽風的時候也遇到了阻力,而且阻力還很大,你們想想,如果把風扇的葉片做大一點,然後裝在船的底部,它是不是能推著船前進?“
三人聞言,無不恍然大悟,其實這就是螺旋槳推進系統,朱慈炅只是用一種比較直觀的方式慢慢引匯出來而已,他如果直接說什麼螺旋槳推進系統,三人肯定是聽不明白的。
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
其實,在世界歷史上,蒸汽動力被髮明出來以後,最先造出來的是輪船,因為那個時候正處於殖民時期的巔峰,各國的造船技術都相當發達,給船上面加個’輪子‘這麼簡單的事情只有有人想到了,自然就能成功。
而火車則不一樣,那個時候可還沒有火車的原型,需要從無到有憑空想象出來,所以,蒸汽火車是在蒸汽輪船出現之後幾十年才被人發明出來的。
而大明恰恰相反,有了蒸汽動力之後先造出來的不是蒸汽輪船而是蒸汽火車,現在大明造蒸汽火車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給船加個’輪子‘這種事情對畢懋康等人來說自然簡單之極,所以朱慈炅都不用畫草圖,只要結合實物稍微給他們講解一下他們就明白了。
接下來就是討論造船的問題了,有了蒸汽動力推進,船體的大小已經完全不受限制,也就是說你造多大的船都能在海上航行,而且根本就不需要去看風向,當然前提是你得能把船造出來,不是你想船多大,船就能有多大,造不出來那都是假的。
以大明現在的造船技術能造出來的最大船隻就是當初鄭和下西洋時所造的那種大號寶船,那種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又六十二。如果用現代的說法那就是,大號寶船長146米,寬62米,排水量近2萬噸,差不多有小型航空母艦那麼大!
關於大號寶船具體有多大,一直存在爭議,很多史料上都明確記載著大號寶船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又六十二,但是,現代很多磚家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按風帆的動力計算,不管你造多大的風帆,都驅不動如此巨大的木船!
對於這個問題朱慈炅也很好奇,正好這會兒他想到了,便直接問道:”孟侯,聽說成祖年間三寶太監出使西洋的時候曾督造過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的特大號寶船,是真的嗎?“
畢懋康肯定的點頭道:”皇上,是真的,這事在工部有詳細的記錄。“
朱慈炅緊接著問道:”這麼大的寶船,造出來也開不動吧,他為什麼還要命人造呢?“
畢懋康聞言,立馬露出古怪的神色,猶猶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