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2/4 頁)
兵部和工部在忙,通政使司也沒閒著這,吳梅村對發動群眾支援前線早就輕車熟路,《新京報》開始長篇累牘報道此次北伐,什麼建奴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啦,什麼建奴在邊境燒殺搶掠啦,什麼建奴兇殘歷史回顧等等等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了電報網路以後,《新京報》終於實現了大明全境同步發行,當然,一張《新京報》的內容用電報來發,最少也要耗費一兩個時辰時間,但是比以前用快馬傳遞,邊遠省份需要一兩個月要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時間大明各地民眾群情激憤,都恨不得撲上去咬建奴幾口,當然咬是咬不到的,那就只能出錢出力了,這個力也不需要他們出了,因為有五十萬戰俘在替他們出力,最後老百姓對前線的支援都化為了錢和物。
這錢就不說了,戰後朱慈炅都會根據戰功獎勵給前線的將士,這物光是種類都數不清了,孫元化一看傻眼了,這東西沒法發下去啊,五花八門的怎麼統一發給前線的將士啊,他連忙寫了篇通訊稿,給通政使司送了過去,大概意思就是感謝大明百姓的支援,但請不要捐其他東西,因為兵部沒法統一配給前線的將士,要捐就捐點耐放的地方特色小吃吧,讓前線的將士們嚐嚐鮮。
兵部尚書親自寫的通訊稿,通政使司自然不敢不發,而且是馬上就發,第二天孫元化的通訊稿就見報了。
這小可不得了了,各地的特色小吃那是一車一車的往京城送,什麼山東的大蔥煎餅,湖廣的臘魚臘肉,山西的各種腐乾,陝西的千層餅,江南的火腿等等等等,現在大明的百姓都富裕了,自然會念著朝廷的好,再加上各地方官員也在為前程暗自較勁,因此捐獻出來的地方特色小吃那叫個多的嚇人啊!
這軍需物資的籌備是熱火朝天,但是孫元化卻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麻煩,因為沒有火車往海州和關寧送,一時間京城各衙門的庫房都堆滿了軍需物資,孫元化沒了辦法,只得將多餘的物資露天堆放在工部西城區四個新廠裡面。
為什麼會沒了火車呢?因為北方各省的火車都被調集去運送盧象升的東路大軍了,要知道那可是三十萬將士加上三十萬俘虜,如果從北大營走到海州去,十天半個月肯定到不了,只有透過火車運送了,孫元化為此調集了近四十趟火車日夜不停的運送。
現在大明的火車都是十節車廂,一節撐死能塞進去兩多百人,野戰炮、帳篷的隨軍物資都只能吊裝在車廂頂上,按一輛火車兩千五百人人算,四十輛火車一趟才能運十萬人,就算日夜不停的執行起碼也要六天才能將人拉完,所以孫元化只能先等著了,好在籌備物資就花去了三天,他實際上只要等三天就行了。
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痴心妄想截糧道
大明終於出兵了,八十萬大軍帶著五十萬俘虜三路齊出,這麼大的動靜就算是個瞎子都能知道,更何況皇太極一點都不瞎,錦衣衛在草原安插了無數密探,他何嘗不是在中原安插了無數密探呢,大家都是黃面板、黑頭髮、黑眼睛,說的又都是漢語,只要不傻帽的跑到敵人跟前大聲喊我是奸細,一般都能隱藏下來。
八十萬大軍壓境,皇太極不但沒有驚慌,反而覺得很興奮,他一直盼望著小皇帝能來草原和他一決雌雄,並不是說明軍以任何一種方式進入草原他都歡迎,其實有種情況他也害怕,那就是小皇帝學漢武帝和唐太宗,派精銳騎兵攆著他的屁股打,如果真是那樣,他也受不了。
明軍雖然不是以騎兵為主,但一等軍團和二等軍團的騎兵加起來也有二十多萬,如果派上盧象升、曹文詔、曹變蛟這樣的猛將統領,直奔他的汗庭而來,其他什麼都不管,那他真要哭了,因為他滿蒙騎兵加起來也才二十來萬,而且裝備還比人家差一點,怎麼打都是個輸!
還好小皇帝沒有那麼做,反而是以他最希望看到的方式來進攻草原的,他不怕明軍人多,也不怕明軍同時進攻三大草原,來的人越多越好,分的路也是越多越好,人越多截了他們的糧道之後崩潰的越快,分的路越多,越容易被他集合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話說明軍都是火槍加火炮了,冷兵器在他們跟前簡直就跟送菜無異,皇太極為什麼還這麼有信心呢?難道他在遼東吃的虧還不夠嗎?
這個皇太極當然知道,他也是有底牌的,因為他偷學了大明的技術,清軍可不同於農民起義軍,農民起義軍那是到處亂竄,胡搞瞎搞,壓根就沒想過要發展軍工,也沒想過要製造先進的裝備,清軍可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正規化部隊,以前的後金和現在的滿清那也是有工部的,在戰場什麼武器能克敵制勝,他們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