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2/4 頁)
朱慈炅第一次透過電報網路向大明全境發起了召集令:令所有在大明境內的軍團長,軍區統帥,即刻趕往京城,商議大事!
現在大明可不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封建落後國家了,而是擁有電報網路和鐵路網路的超級強國,他召集令發出去不到十天,各路統帥陸續趕到京城,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明高階將領會議就這樣召開了。
朱慈炅為了方便開會,特意將乾清宮最大的一個偏殿改造了一下,沒有太多的裝飾,就是中間一個碩大的會議桌,桌上擺放著漠南蒙古的沙盤模型,兩邊各擺了一排靠背椅,沒有扶手的那種,而他的龍椅則直接擺在會議桌的上首位。
按朱慈炅的規定,所有統帥都穿上了明軍的標準制服,也就是‘崇正裝‘,筆挺的坐在那裡。
左首坐的是太傅鎮國公孫承宗,接下來依次是:
兵部尚書孫元化;
關寧軍統帥曹文詔;
遼東軍統帥滿貴;
東江軍統帥毛文龍;
定遼軍統帥秦拱明;
邊防軍第一軍團統帥曹變蛟;
邊防軍第二軍團統帥馬祥麟;
陝西預備兵團統帥洪承疇;
山西預備兵團統帥左良玉;
河南預備兵團統帥吳三桂;
錦衣衛鎮撫使王徵南;
右首邊坐的是鎮南王鄭芝龍,接下來依次是:
忠貞侯禁衛軍第一軍團統帥秦良玉;
天雄軍統帥盧象升;
北洋水師統帥黃龍;
南洋水師統帥鄭芝虎;
秦軍統帥孫傳庭;
禁衛軍第二軍團統帥史可法;
武威軍統帥李明甫;
北海艦隊統帥楊耿;
東海艦隊統帥陳暉;
南海艦隊統帥鄭興;
水師預備軍團統帥鄭明;
最後還有一個鄭成功,一個人坐在下首位,呃,並不是說他現在可以和朱慈炅相對而坐了,他是來旁聽的,實在沒位置了,只能讓他坐下首位了,不過,以他的身份坐到那裡倒也不顯得突兀。
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
朱慈炅緩緩掃視著在座的諸位將領,一個個熟悉的面孔出現在他眼中,一幕幕電影和電視情節在他腦海閃過,在座有一大半都是名垂青史的名將,但是在歷史上,在崇禎朝,他們的結局幾乎都很悲慘。
像盧象升、孫傳庭、曹文詔、滿桂、馬祥麟、秦拱明等都是力戰而亡,以身殉國;
孫承宗更是以七十五歲高齡率家人抵禦清軍,城破後自縊身亡,不屈而死;
遺憾終老的秦良玉或許算是他們中間運氣最好的了,但是那麼多親人為國捐軀,她內心的悲痛或許生不如死吧;
至於洪承疇、吳三桂和左良玉,他們那名聲,還不如直接戰死的好!
當然,歷史已經被他改寫了,這些人現在都是手握重兵的高階將領,悲慘的命運已經離他們遠去,而且今天就是要商議怎麼收拾皇太極這個在歷史上帶給他們傷痛、屈辱甚至是恥辱的宿命之敵。
想到皇太極,朱慈炅只感覺一股戾氣直衝腦海,他不由雙手按住往桌面上一按,蹭的一下站起來,朗聲道:”諸位。。。。。。。“
他剛開口,’唰‘的一聲,所有將領全部筆挺的站起來,皇上都站起來了,誰還敢坐著啊!
朱慈炅點了點頭,繼續朗聲道:”大家都知道,建奴一直是大明的心腹之患,上次在遼東讓他們給跑了,皇太極在蒙古草原修養了幾年又開始頻繁劫掠大明邊境,想引朕前往草原與之決戰。朕知道,他是想重現薩爾滸之戰和土木堡之變的奇蹟,在薩爾滸之戰和土木堡之變前,建奴的後金和蒙古的瓦刺國力都與大明相去甚遠,但最後他們都利用大明的指揮失誤獲得了勝利,朕自然不會犯那樣的錯誤,這次招大家來就是要商討一個詳細的攻略,以確保萬無一失。“
在場的將領都面露讚許之色,如果一受刺激就盲目出兵十有**會導致敗績,謀定而後動方是取勝之道。
朱慈炅緊接著取出一根長長的白蠟杆,指著桌子中間的沙盤模型介紹道:”這是朕讓錦衣衛密探查探出的漠南蒙古地形圖,現在建奴和蒙古諸部主要集中在察哈爾、科爾沁和海拉爾,察哈爾草原是滿清的汗庭所在,大約有十萬建奴騎兵和十萬蒙古騎兵,而科爾沁和海拉爾則以蒙古諸部為主,大約都有五萬建奴騎兵和十萬蒙古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