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頁)
時間,絕對能將這路官兵擊潰,這樣的話,網就破了,他們又跑了。
但是現在這樣卻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各路明軍都配備了電報機,他們推進的時候都是拉著線往前走的,朱慈炅還為此還專門設計了一套分進合擊戰術,他給每路明軍都配了兩套線,主力和各分路交替前進,時刻保持通訊暢通,一旦發現義軍立刻彙報,到時候他再根據義軍的數量指揮附近的各路明軍去圍剿,或者直接帶著主力前去支援,這樣義軍無論進攻那一路都將被瞬間圍住,想跑,門都沒有。
武平衛外面的各路義軍自然不知道朱慈炅已經換了戰術了,他們正想盡辦法,想要把城裡的守軍給引出來呢,但那黃得功彷彿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任他們上躥下跳,換著花樣的謾罵,就是無動於衷。
按理說李自成那邊既然已經得手,他們就應該撤退了,以官兵的裝備,就算裡面只有四五千人,他們也攻不進去,更何況裡面有四五萬人呢。明知道待這裡是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可能會被官兵圍剿,他們為什麼不撤退呢?
這都要怪賽曹操羅汝才,是他堅持要圍在這裡,為李自成和張獻忠爭取時間。
羅汝才這個人怎麼說呢,既然他的外號是賽曹操,這腦子肯定沒毛病,而且還應該相當的聰明,不然怎麼叫賽曹操。他腦子的確沒毛病,而且還智計百出,聰明的很,但他有另外一個毛病,那就是太講義氣了。
這講義氣按理來說應該是種優點,怎麼又變成一個毛病了呢?跟講義氣的人講義氣那自然是種優點,但是跟不講義氣的人講義氣那就是有毛病了!
李自成和張獻忠講義氣嗎?張獻忠據說是個殺豬的出身,他的特點就一個字,那就是‘狠’,而李自成呢,他可以說是殺人的出身,身背數條命案,實在躲不過了才造反的,如果要說他的特點,那必須用兩個字,那就是‘更狠’,要這兩狠人講義氣,那基本上很難!
歷史上羅汝才對李自成和張獻忠那的確是沒說的,像有一次李自成兵敗之後投奔張獻忠,差點就被張獻忠給幹掉了,是羅汝才救了他。張獻忠也曾兵敗之後投奔李自成,也差點被李自成幹掉了,是羅汝才私下送他五百人馬,將他放走的。像李自成在潼關遇伏,羅汝才趕緊去遊說各路義軍與他一起前去搭救,李自成這才逃過一劫。。。。。。。
總之羅汝才對這兩人都很講義氣,但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怎麼對他的呢?張獻忠就不說了,因為他後面跑四川單幹去了,跟羅汝才基本上沒了交集,羅汝才後面一直是跟著李自成混的。最後的結果就是:李自成為了維護自己的威嚴,把他給殺了!
所以說,跟不講義氣的人講義氣,那是有毛病,得治!
羅汝才這會兒還沒意識到李自成是個白眼狼,在滎陽大會上李自成可是說了,此次四路出擊能不能成功就看各路人馬能不能堅持住,要想成功各路人馬都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那就是:官兵不來圍剿,絕不撤退!只有這樣才能讓朝廷顧此失彼,驚慌失措,只有這樣其他路義軍才有機會,只有這樣義軍才有出路!
羅汝才深以為然,所以發現鳳**本拿不下來之後他還是勸說各路義軍首領和他一起留在這裡,分散朝廷的注意力,為其他路義軍創造機會。這一留就是一個多月,高迎祥全軍覆沒的時候他沒有退,李自成攻下洛陽的時候他還是沒有退,他可是拍著胸脯向李自成保證了,官兵不來圍剿,絕不撤退!
好吧,現在官兵終於來了,而且一來就是二十萬,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遲了,因為他發現四面八方到處都是官兵,他們已經身陷重圍!
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
明末農民起義軍到底有多少路人馬,這個就連史學家也搞不清楚,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十三家七十二營,這十三家指的是巨寇,起碼有上萬人馬,七十二營則是大寇,起碼有上千人馬,至於那些中寇小寇,估計能有幾百路。
所謂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有,起義軍這麼多首領自然不可能鐵板一塊,這其中有死硬到底的,有意志堅定的,有意志不堅定的,甚至還有攜寇自重想當官的。
像李自成和張獻忠就屬於那種死硬到底的,沒辦法,他們本來就是因為犯了事混不下去才造反的,朝廷就算不計較他們造反的罪名,一查他們造反之前乾的事情那也是死罪,他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硬到底。當然,朝廷也可能既往不咎,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更有可能的是招安的時候說的好好的既往不咎,等局面穩定之後就翻你老底,這種純粹賭命的事情傻子才會去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