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2/4 頁)
天能給我打造出多少杆鳥銃?”肖天健關心這個問題。
“銃管只要有了模具,工匠們手藝學的又快的話,以目前的工匠們,一天能打出十杆銃管是不成問題的,合格的開始會比較少,以後會越來越多,而且我把將軍說的那流水線的辦法,也給手下們說了,大傢伙都覺得是好辦法,並且已經安排好了每個人專司打造什麼東西,現在正在試著打呢!
關鍵還是鑽銃管上面,銃管打好之後,我們要先用鑽頭反覆的鑽膛,這都是精細活,一個人一個月滿打滿算能鑽好兩根合用的銃管就不錯了,所以一個月下來,我估摸著能造出一百支鳥銃,就算是不錯了!”楊昌壽接著便把鳥銃的生產問題對肖天健說了一遍。
肖天健皺起眉頭,有些不太滿意,他在鳥銃製造上,投入了這麼多人力物力,眼下鳥銃卻還是不能大批次生產,一個月一百支,看似已經不少了,但是如果想要將刑天軍目前使用的鳥銃都替換下來,裝備上新式的鳥銃,這麼一個迴圈下來,沒有一年多時間是不成的,更何況他還要增加鳥銃的裝備數量,這個產量可達不到他的要求,但是事實在這裡放著,他急也沒用,工藝上的事情,他插不了手,欲速則不達,一旦催的太急的話,可能會導致質量下降,那樣的話反倒會影響到新式鳥銃的裝備了。
肖天健想了一下之後,對楊昌壽說道:“這樣吧!我跟著你去看看如何鑽銃膛吧!看看能不能想辦法加快一些速度。”
說罷之後,肖天健便立即招呼了高肅,和楊昌壽一起朝著後山鐵作行去。
路上他先繞道到了溪流那裡,看了一下從最高處開始建造的水壩,幾百名民夫,正在工匠們的排程下,在這裡忙活,水壩的建造也不是很難,先把水流引到一邊,選定了水壩建造的地址之後,打下木樁,然後用木材構築起來,最後將石頭一塊塊的碼放上去,石頭之間用泥灰小石子填充,建造難度並不大,只要能提供足夠推動木質的水車做工就成,比起攔河大壩要簡單太多了,畢竟這裡是藉助現有地形改造,所以難度並不大,工程量也不大。
而剛剛幾天時間,這裡的第一道水壩的基礎便基本上已經完成,按照張朝所說的,二十天之內建成第一道水壩,絕對沒有問題,看眼下的進度,張朝已經是打了對摺了,最快的話十天時間,第一道水壩便基本上能完工。
而一批木匠也正在這裡趕工打造水車,肖天健看了一下之後,這種水車是立式車輪形的水車,靠著水流推動葉片旋轉,並不是他想要的那種水車,這樣的水車功效相對較低,提供的動力也不是很強,所以對此他不太滿意,不過既然是第一次做,工匠們能做到這一個程度,也相當不容易了,肖天健倒是沒有表示任何不滿,而是連連點頭對這些工匠們嘉勉了一番。
但是同時他也記下了這件事,心中暗歎看來他天生就是勞碌命,到了這裡想要休息一下都難,這水車的設計,看來還要他親自動手才行。
在這裡做工的老百姓們看到了肖天健之後,都意識到肖天健可能是這裡的大當家,起碼也是個相當管事的人,於是趕緊紛紛跪下對肖天健行禮,肖天健帶著一臉和氣的笑容,讓他們免禮,還和他們攀談了一下,瞭解了一下他們的情況。
這些老百姓中,有的人已經分到了田地,就等著開春燒荒,便可以耕種了,眼下他們還是閒著沒事,便跑來這裡給刑天軍幫忙,順便混兩頓飽飯吃,而還有人尚沒有分到田地,但是也願意過來,這樣可以省下家中那點可憐的存糧。
肖天健一邊和他們說笑,一邊想,自己在雙峰寨這裡做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已經算是以工代賑了,在這個冬天,基本上解決了幾千人吃飯的問題,同時也極大了利用了閒下來的勞力,可算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了。
(還差六十個收藏就夠七千了,明天只要夠七千,我便加更一章如何?)
第八十一章 殊途同歸
在進入鐵作之後,肖天健沒有四處再巡視,而是直接到了制銃坊之中,觀看這裡的情況,而他關注的重點,就是最消耗人力工時的鑽膛的這道工藝。
而這裡有幾個鑽膛的工匠們,正在細心的用四稜鐵鑽,一點一點的鑽制幾根已經打造好的銃管,他們的工藝很簡陋,基本上全靠手工來將銃膛一直鑽好,整個工序要使用三根四稜鑽頭才能將銃管完全鑽好,期間還要打磨光潔銃膛。
肖天健看罷之後,便有了主意,楊昌壽所說的最耽誤事的就是鑽膛的問題,以目前的工藝來看,確實一個人一個月鑽好兩根銃管,已經是極限了,這還是工匠們加班加點的做工,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