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老兵們每個人還發了二兩銀子的獎賞之後,更是幹勁十足了起來,往常他們種田的時候,一年一家也不見得能攢下來這麼多錢,而現在看著他們一戰便能發這麼多賞錢,這種事對這些常年見不到幾個錢的農民來說,實在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加上肖天健確確實實的救了他們,替他們報了血仇,所以即便是被肖天健操練的苦不堪言,這些新加入的人們也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第三更到!給力不?這下沒收藏的該收藏了吧!呵呵!紅票紅票,我要紅票!)
第二十八章 填鴨式訓練法
在肖天健看來,這幫人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便可以拿出去練練手了,對於眼下的操練,肖天健倒是不求這些人很快都能達到精兵的要求,但是他之所以如此嚴苛的訓練,最基本的便是要先灌輸給他們一個絕對服從的意識。
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出身,雖然在吃苦耐勞方面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平日裡從來沒有受過什麼約束,各個都是懶散慣了。
一群不知沒有服從意識的人湊在一起,即便是個人能力再強,對於臨戰之時來說,也絕不就是一加一等於二,而且只要有很少人臨戰退縮,那麼就會影響到所有人的心理,結果一人脫逃,帶動全部人馬一起潰散,這在戰事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而這個時代對於如何掌兵,卻是各個將門世家的秘傳,很少有外人能學習到其中的訣竅,可是明代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將星凋敝了,真正懂得控兵、掌兵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了,加上明代兵制日益腐朽,衛所制度的崩潰,以至於明朝到了這年間,已經絕難出現開國時那樣的強兵了。
即便是像後來戚繼光所編練的戚家軍,也早已脫離了衛所制,而是一支靠募兵為主的軍隊,可以說戚家軍作為明代軍隊中的強軍,已經是明朝軍隊最後的迴光返照了。
憑藉著後世所瞭解的知識,肖天健對於明朝後期軍事力量的沒落倒是也有所涉獵,知道明朝後期朝廷自上而下,已經爛的扶不起來了,貪墨成風算是好聽的,從上到下剋扣糧餉已經成了慣例,戶部撥糧餉的時候,咔嚓一下先切下兩三成裝到了戶部官員的腰包裡面,接著到了地方官員手中,又是咔嚓一聲切下兩三成去,剩下的才能發到將官手中,將官到手糧餉的時候,已經剩下了不到五成糧餉了,結果將官又是咔嚓一聲,切下個兩三成,裝自己口袋裡面了,到了發到當兵的手中的時候,可憐的大兵哥們,連正常糧餉的兩三成都拿不到;即便如此,這麼微薄的一點糧餉,朝廷也不按時發放,動輒幾個月半年不發糧餉的事情,在明末軍隊裡面多了去了!
當兵的吃不飽穿不暖,養活不了老婆孩子,要是有戰鬥力倒是真見鬼了!打仗的時候要是能拼命向前,那除非是他們的腦袋讓驢踢了。
所以據說為將者,不得不利用有限的錢糧,來養一些家丁,而這些家丁才算是真正有點戰鬥力的兵馬,不過相對來說,家丁的數量也就很有限了,而這些家丁之所以被為將者看重,無非就是他們會點武藝,在戰場上個人能力強一點罷了,所以明末官軍才會這麼不堪,以至於打不過後金蟎蟲,連農民起義軍也打不過。
肖天健雖然不是軍人出身,但是後世所接受的各種資訊比起這個時代的人可以稱作是海量了,加上他從小就算是個軍迷,長大以後又沒事都喜歡到各種軍事網站上溜達,還真就對軍事方面的知識有那麼點了解。
在他看來,作為掌兵者,首先就要讓部下形成一個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習慣,只有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的軍隊,才能有可能成為一支強軍,否則的話,一切都是免談。
而恰恰他的手下是一幫根本不懂得什麼才是打仗的傢伙,對於肖天健來說,這反倒是好辦一些,這些人對他來說就是一張白紙,他可以任意揮灑他對於練兵方面的見解,而不會招致任何反對意見。
所以他從開始操練自己的手下,便走了一條於這個時代的練兵完全不同的一條道路,他先不講求自己手下個人技戰術能力,卻先從服從意識方面著手,每天一睜眼,便不停的對他們進行各種最基礎的訓練,就像一個更年期婦女一般,以一種近乎是歇斯底里的方式,喋喋不休的將服從的意識灌輸給手下的這幫人。
就這麼在肖天健這種在這個時代看來近乎是狂轟亂炸的操練之下,手下的這幫人對於服從的意識,可以說是以出奇快的速度接受了下來。
也就是幾天的時間,在肖天健的怒罵和棍棒教育還有老兵們的帶領下,十幾個新入夥的趙家堡的男人們,便有了一點跟以前老人一般的氣質,對於肖天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