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部分(第2/4 頁)
數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了!中國的朝廷,在天元六年的時候,剛剛結束他們的遼東征伐戰之後,便明確的向荷蘭人提出了交涉,表明了他們對臺灣島擁有主權,告知荷蘭人他們必須要儘快撤出**灣島,否則的話,下一步大中朝將會隨時採取武力行動,收復臺灣島。
為此荷蘭人當然不肯吐出這塊入口的肥肉,透過耶穌會向大中朝提出交涉,聲稱他們得到了中國前朝大明王朝的准許,才在臺灣島落腳,大中朝不能驅逐他們離開,想要透過耍無賴的方式,繼續盤踞在臺灣島。
但是大中朝官方卻直接便回絕了他們的要求,令其最好儘快自行撤離,拆毀他們在臺灣島上的熱蘭遮城和赤嵌城以及在雞籠一帶的炮臺城堡,否則的話,大中朝將會採取單方面的行動,收回臺灣島。
大中朝的強硬態度,讓荷蘭人緊張了起來,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中國人的海上力量早已是今非昔比,一旦中國人要採取武力行動的話,他們是沒有勝算的。
但是讓他們就這麼吐出這塊肥肉,荷蘭人又不甘心,要知道他們將臺灣島視作一頭非常好的奶牛,這裡在荷蘭人在亞洲的二十五個商館之中,每年上交的利潤,排位第二,平均下來,每年都有四十萬荷蘭盾,價值達到四盾黃金,就這麼撤走他們是不會答應的。
於是荷蘭人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了起來,他們向荷蘭東印度公司求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為此朝臺灣增援了一千二百名士兵,並且調派了二十多條武裝船隻前往臺灣沿海巡邏。
在天元七年的九月,一條條中國的快速帆船開始出現在了臺灣的大員外海,開始偵查起了大員一帶的荷蘭人的佈置情況。
荷蘭人發現了中國海師的這些斥候船之後,也立即派船出海,試圖驅逐這些中國的斥候船,雙方開始出現了摩擦情況,在海上發生了交火事件。
九月底的時候,大中朝官方宣佈了荷蘭人為不受歡迎之人,禁絕中國商人和荷蘭人進行商業貿易,並且令海貿集團停止一切和荷蘭人的商業來往,停止所有商船前往臺灣和巴達維亞港,宣佈中國和荷蘭將成為敵對國。
肖天健在十月初的時候,在北京城的武英殿召見了兵部和海軍武官,聽取了他們對收復臺灣島的戰爭計劃,並且親自在大殿上觀看了海軍的戰爭推演。
南方艦隊方面制定了一個詳細的作戰計劃,其中包括中方的兵力部署,以及探查到的臺灣島上荷蘭人的兵力佈置,以及他們的作戰方案。
肖天健親自稽核了兵部和海軍方面提交的這個作戰計劃,最後硃筆籤批同意了他們的作戰計劃,隨即收復臺灣島的作戰便開始實施。
(今天要特別鳴謝麥芽曄曄、宋開心二位朋友的打賞!)
第二百零七章 克復臺灣
大中朝天元八年二月初,一支由七條五百噸排水量的戰船和五十艘三百噸排水量的戰船以及七十條三百噸排水量的運兵船組成的大規模的艦隊,開始在泉州灣集結。
這一次大中朝南方艦隊共出動了三千名水手,和兩個海軍陸戰團作為主力,另外為了保證此次行動的成功,南方軍區還增派給了海軍方面一個加強重炮營和一個三個陸師步兵營以及一個斥候大隊,作為補充力量,增強海軍的作戰實力,總兵力接近一萬三千人的規模。
而荷蘭人在臺灣,現在總兵力不超過三千人,武裝船隻也只有二十餘條,主力戰艦也只有七條排水量在五百至八百噸左右的蓋倫船,另外還有一些作戰小艇,大中軍完全掌握著戰爭的優勢。
隨著海軍司令長官劉江的一聲令下,泉州港立即響起了一片禮炮的轟鳴聲,作為此戰的主帥的南方艦隊司令長官劉巖明,也立即命令他坐下的旗艦開始鳴放禮炮,一條條戰船立即開始升起了船帆,緩緩的駛離了棧橋和錨地,朝著泉州灣外駛去。
一天之後,艦隊抵達了澎湖列島,在這裡早有四十餘條快速單桅三角帆船在此集結,這些船都是海軍的巡邏船和斥候船,另外還有漁船數十條,也將配合此次行動。
艦隊稍作補充之後,第一梯隊的戰艦編隊便開始先行起航,駛向了臺南的大員海域,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先行肅清荷蘭人在臺南一帶的海上力量,擊潰荷蘭人集結在這一帶的艦隊,掩護主要為運兵船的第二梯隊登陸。
又是一天的航行之後,第一梯隊的編隊抵達了大員外海,荷蘭人的巡邏船立即便發現了中國艦隊,隨即馬上開始示警,招呼荷蘭艦隊出來迎戰。
十幾條單桅快速帆船立即便如同小獵犬一般的衝出了艦隊,撲向了荷蘭人的巡邏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