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部分(第3/4 頁)
藥物,包括抗病毒類藥物,包括據說有用的民間偏方板藍根,包括各種口罩銷售火熱。
在十多億人口中,僅僅造成不到一千人死亡的疾病,就能讓整個赤兔國的板藍根全部脫銷,讓醫療商店裡的口罩全部賣光,甚至於讓勞保商店裡的防塵口罩什麼的都賣光了。而如今這樣的一個,能夠讓美國一口氣死掉一百多萬人,讓整個世界一口氣死掉數千萬人的大瘟疫,又改能讓史高治賺到多少錢呢?只要稍微想一想,史高治就覺得激動。
這些年來,為著這種流行感冒,史高治可沒少花心思。克利夫蘭大學醫學院在他的直接干預下對於流感進行了相當細緻的研究。並陸陸續續的在《柳葉刀》、《科學》等刊物上發表了很多的相關論文,他們提出的中國雲貴乃至東南半島一部分割槽域是絕大多數的流感的發源地的觀點雖然還沒有完全被證明,但是至少已經成為了有關流感來源的最為主流的觀點了。當然,他們提出的,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些處理方式可能對流感的治療有一定的借鑑作用的觀點卻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認同,這一來是因為白種人對於亞洲野蠻人的天然的藐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克利夫蘭大學醫學院的人也始終只是嘴巴上宣傳一下這種理念,而從來沒有拿出任何干貨出來過。
事實上,如果不是為了在將來解釋麥克唐納醫藥怎麼會突然就能拿得出救命的良藥,史高治根本就不會在學術期刊上面洩露那麼多的東西。
在歷史上,1918西班牙流感有過三次流行,最早的一次是在三四月間的歐洲,流行的範圍不算太大,受感染者和死亡的人數都相對有限。那個時候世界大戰已經打了好幾年了,歐洲人對於死亡的敏感度已經大幅度的下降了。因而這次流行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恐慌。
不過史高治對於這次流行卻格外的關注,在他的直接關心下,救恩醫院的一支慈善醫療隊被派往歐洲,對相關的患者進行治療,並藉此測試麥克唐納醫藥公司的“抗病毒口服液”的效果。
……
“麥克唐納先生,有新的電報。”秘書將一份電報遞給了史高治,史高治低頭看了起來,然後他忍不住的笑出了聲。
“很好,立刻通知中國那邊,將市面上所有能買到的A藥品原料全都買下來。”史高治下令說。
“好的,先生。我立刻去辦。”秘書回答說。
所謂的A藥品原料,指的就是抗病毒口服液所要使用的主要藥材——板藍根。剛才的電報是從歐洲發回來的,那裡面說,麥克唐納醫藥的抗病毒口服液對於這種難以對付的新流感有著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
史高治知道,在歷史上,三四月間的這次流行,帶來的影響很有限,但是等到到了這一年的秋季的第二次流行,那才是最要命的一次。如今他有充足的時間來為這次秋季的大流行做準備。
將所有的原料都買進來,這當然是準備之一,但是這還只是最簡單的一個準備,更重要的準備還是輿論方面的。否則,現在的囤積居奇的行為就足以讓他的名字骯髒得就像後世的某南亞大國的母親河。
“首先要在報紙上給出警告,”史高治想,“就在紐約時報和英國的泰晤士報上面發出相關的警告。反正這種警告根本就不會有什麼用處的。”
的確,報紙上的這類警告一般來說的確不會有什麼大的效果的。首先,這種警告的可靠性是非常不確定的,哪怕是一位流行病方面的專家,在那個時代,他對於未來任何流行病的流行狀況的推測都是相當不靠譜的。其次,要做出應對措施是需要大量的花錢的,如今歐洲各國忙於戰爭,美國呢,也正忙於準備參加戰爭,而且距離歐洲那麼遠,對於歐洲出現的感冒自然更沒有緊迫感,在這種時候,誰都沒有那個財力來針對一種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甚至不發生的可能性更大的感冒花上那麼多的錢。而一旦發出了這樣的警告,那麼史高治就可以說:“你看,我早就提醒過大家準備了,可是大家都毫無反應。所以我只能親自替大家把準備工作做好,這怎麼能叫囤積居奇呢?”
“就這樣吧,讓葛萊史東安排一下,我們就在報紙上先發出警告好了。”史高治這樣想著。
第六百三十九章,瘟疫(二)
“最可怕的病毒?”小摩根的眼睛一下子被這個標題吸引住了。這個時候他剛剛吃過了午飯,正坐在滿是陽光的小院裡,一邊曬曬太陽,一邊順便看看報紙。於是他一下子就看到了紐約時報的科普欄目中的這樣的一篇文章。
“最致命的病毒是什麼樣子的呢?是死亡率超高,一旦發作,就百分之百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