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第2/4 頁)
奴隸的正義戰爭。但穿越到這個時代,在對這個時代的經濟有了一定的研究之後,史高治敢肯定,所謂的解放黑奴,不過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北方的資本家並不比南方的奴隸主高尚,他們才不會管那些黑鬼們的死活呢。如果他們真的那麼仁慈,他們就不會讓自己工廠裡的工人的勞動條件甚至比南方種植園裡的黑奴還要差了。正像馬克思說的那樣,資本家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會鋌而走險,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潤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嘛,他們就敢冒上絞刑架的危險。要想看懂他們的行為,就必須而且只能從如何獲得利潤的角度來考慮。
美國南方的奴隸主們其實也是資本家,他們和中世紀的莊園主不一樣,他們的經濟模式不是自給自足的莊園,而是面向市場的商業化的農業。然而,他們的利益和北方資本家的利益並不一致。對他們來說,如果歐洲的關稅能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那麼,將農產品——糧食、棉花什麼的買到歐洲,比賣給北方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利潤。所以,弗吉尼亞王朝的民主黨統治下的美國,一直對歐洲的工業品敞開大門,以換取歐洲對美國的農產品開放市場。這樣的做法,當然會讓南方的種植園主們賺得盆滿缽滿,但這卻是以犧牲北方為代價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國南方的種植園主們的利益和英國人的利益更為一致,他們是英國的經濟附庸。
對於北方而言,利用關稅手段保護自己的工業,尤其是製造業,乃是一個剛剛在工業方面起步的國家最通常的辦法。本來向西部擴張帶來的需求應該能把北方的製造業喂得飽飽的,但是有了這群長期控制著聯邦政府的南方帶路黨之後,北方的製造業在歐洲大工業的壓力下,卻完全吃不飽。北方的工業,尤其是製造業要發展,要騰飛,要賺錢,就必須打垮這些帶路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人將南北戰爭稱之為美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美國靠著整個北美大陸,總要辦法找到新的需求的,但要保護好工業——因為只有工業才能為每年這麼多的移民提供足夠多的就業機會——就必須提高關稅,把歐洲的工業品趕出去,這和南方的利益就起了衝突了。馬基雅維裡說過:‘剝奪了別人的錢財,甚至比殺死人家的父母更招人恨。’現在,北方要發財,就必須提高關稅,這就要犧牲南方;而南方要發財,就必須保持低關稅,這就要犧牲北方。這樣的問題可不是商談能夠解決的,他只能用戰爭來解決。我敢說,用不了多久,美國就會打起內戰來。”史高治堅定地說。
洛克菲勒張了張嘴,像是想說什麼,然而,他最終還是什麼都沒有說。倒是克拉克冒出了這樣的一句:“史高治,你真該去當總統。”
第二十一章,危機中的方向(下)
面對洛克菲勒的“你應該去當總統”的稱讚,史高治只是笑了笑,並沒有把他放在心上。當總統在很多人看來當然風光,但史高治知道,總統只是檯面上的統治者而已,自進入工業時代以來,真正統治這個世界的始終都是財團。況且,總統是有任期的,而大財團掌舵人卻是沒有任期限制的。
“我對政治的興趣僅限於如何利用它發財,美國人民如果選了我,一定會後悔的。”史高治笑了,“況且要等到能當總統的年齡,還需要好多年,我可等不及。”
克拉克和洛克菲勒也跟著笑了起來。
“好了,弄清楚了整個的局面,我們就可以考慮如何度過危機,甚至利用它發財了。”史高治說,“有一位偉人說過‘革……做買賣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所以我們首先就要搞明白我們能走什麼路,以及我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後,誰會是我們的朋友和敵人。”
“目前國內亂七八糟的勢力很多,但我覺得歸根結底,只有兩個大的系統。”洛克菲勒說,“依照史高治前面的分析,美國未來有兩種可能的走向,一種是在南方得領導下以種植業為主,向歐洲輸出農產品,購入工業品。這樣我們的工業遲早會完蛋,美國就會走上南美的道路。還有一條,就是打垮南方,讓南方成為我們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為了正義和祖國,我們應該為打垮南方做準備。”
史高治看了一眼洛克菲勒,看著他義正詞嚴的說出“正義和祖國”,不由得有點想笑,不過,他還是立刻接上洛克菲勒的“正義和祖國”說了下去:
“不錯,南方的方向是賣國的方向,是不正義的,毫無疑問,有著上帝的保佑,正義必勝!而且,現在的力量對比已經很清楚了。和剛剛獨立的時候不一樣,那個時候,南方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