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4 頁)
禁想起了後世的一個據說特別牛的的歷史教師,竟然用這樣的事情來證明歐洲人是多麼的文明,中國的那些所謂的文化人的不願意認真調查研究,只靠拍拍腦袋,陷入沉思就得出所謂的結論的做法真是能讓人笑掉大牙。
“‘排隊槍斃’?這個形容倒是很形象。你對英國人的描述不錯。其實只要士兵夠勇敢,軍隊的組織度夠高,在那種技術條件下,英國人的作戰方式的確是最有效的。”剛剛在加拿大瞻仰了亞伯拉罕平原戰役(英軍在這一戰中擊敗法軍,奪取了魁北克)遺址和英軍指揮官詹姆士??沃爾夫將軍的紀念碑的傑克遜對史高治前面對歷史的描述表示了贊同。
“但是如果在現在,面對著一支裝備著類似麥克唐納1857步槍的軍隊,誰還想要玩排隊槍斃,那就簡直是找死。在齊射的條件下,在600米的距離上,麥克唐納1857對於佇列之類的目標就已經有著相當好的命中率了,而到了400米距離上之後,在訓練有素的射手手裡,他的命中精度已經超過當年英國人的20米齊射了。再加上它的射速又高,能夠在短時間內發起多次的攻擊。所以即使對手的組織度高到無窮大,他們也不可能列隊走到近前來了。所以,傳統的進攻方密集列隊攻擊的方式在面對著裝備麥克唐納1857步槍的軍隊的時候已經無效了。”史高治繼續講道,“那麼如果進攻方也是用麥克唐納1857式步槍,戰場上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史高治略停了一下,看了一眼傑克遜,他看到傑克遜正皺著眉毛,在那裡思考。
“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敢讓士兵們用密集佇列的方式發起攻擊。因為防禦方肯定會採用更為稀疏的陣型——新式步槍的高射速和在遠距離上的高精度已經讓他們不需要密集陣型就能保證火力密度了。如果我還是密集佇列,那麼防禦方的散兵就能在600米外就對我們進行有效射擊——我們的目標太大了。而我們至少要到400米距離上才能對那些散兵構成威脅。在保持隊形的前提下,兩百米的距離要走差不多兩分鐘,這都夠對手向我進行十次以上的有效射擊了……我只能採用更鬆散的隊形來發動進攻。”傑克遜低聲的說。
“您還忽略了麥克唐納1857的另一個特點。”史高治說,“它是後裝步槍,它對於裝彈姿勢沒有特別的要求。”
前裝步槍的子彈是從槍口裝進去,然後用通條壓實的。射手只有站立或者半跪的姿態下,才能儘可能快的給步槍裝子彈。但後裝式的步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射手哪怕是趴在地上,都能毫無障礙的快速的給他們的步槍裝填子彈。
“對對對!”傑克遜大聲的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別,這意味著防禦方可以一直躲在掩護物後面射擊,或者乾脆趴在地上射擊,這樣進攻方要想擊中他,難度就會高得多。而進攻方總不能永遠趴在地上呀。”
“這還只是遭遇戰中的情況,如果是攻擊一處由裝備著新式的後裝步槍的部隊守衛的預設陣地,那才是真正的噩夢。”史高治說。
“具體的講講你的想法。”傑克遜急切的說。
“嗯,如果是我在安排這個陣地。我首先會讓士兵們在地面上挖掘很多道橫向的壕溝。壕溝的深度剛好到士兵們的肩部。這樣,士兵們開槍的時候,就只會露出頭部而已。即使攻擊方使用的也是新式的後裝步槍,要想有效的攻擊這樣小的目標,他們也要逼近到百米之內,否則,不要說攻擊目標,即使是要發現目標都會很困難。而防禦者在不發起攻擊的時候,可以完全的將自己隱蔽到戰壕裡,什麼都不露出來。進攻方根本就無法攻擊到他們,除非攻擊方能頂著子彈一直衝進壕溝裡。而且壕溝的存在也會使得進攻方的炮兵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除了臼炮,沒有什麼炮彈能達到壕溝裡去。而臼炮往往太沉,很難移動。同時他也很難真正對壕溝裡的對手造成多大的殺傷。”
托馬斯??傑克遜出身於炮兵部隊,聽到史高治的關於炮兵的攻擊效果被大大降低了的說法,他本能的有些不太服氣,很想要加以反駁,但細細的想了想,他又不得不承認,炮兵對這種玩意兒還真沒有什麼太高的攻擊辦法。
“但是,我的炮兵可就不一樣了。攻擊方可是沒有戰壕隱蔽的。甚至為了保證炮兵發揮威力。我還會事先把所有可能阻擋射界的玩意,比如大樹呀,房屋呀全都清除掉。讓進攻方找不到可以利用的隱蔽物。我還可以對地面上各個位置進行試射,以確保即使在很遠的距離上,我的炮兵仍然能打出較高的命中率。嗯,這麼一來,防禦方相對進攻方的優勢就更為明顯了。”史高治接著講述在他的防禦方案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