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停地去拜訪那些社會名流,而羅布森先生則在不斷的和那些義大利士兵作鬥爭。上帝保佑,好在那些義大利人中還有一個有野心的異類:內維爾少校。要不然,羅布森先生可真要累癱下了。不過就算是內維爾少校在盡力的配合他,(內維爾少校和其他的那些義大利軍官不太一樣,那些傢伙總喜歡說“不錯了,差不多了!何必那麼認真,差不多就行了!”之類的傻話,真難以相信,幾年前他們剛剛經歷了一場失敗的戰爭,而現在他們的國王這在力圖復仇)他還是忙得像陀螺一樣。
義大利人看起來都很和善,而且一個個都很健談,然而討厭的是,他們不太喜歡用英語和人交談,雖然英國是這個世界上公認的最強大的國家,而我也確切的知道,他們會說英語,但他們就是不願意使用英語。只要可能,他們就會和你說義大利語,或者是法語。在他們看來,似乎只有這兩種語言才可以作為文明人使用的語言。真見鬼,我承認,義大利語聽起來很好聽,用來唱詠歎調什麼的的確很好聽——雖然我什麼都聽不懂。至於法語,別的不說,但就用法語數數,就讓我腦袋上冒起了一大堆的包,就像上次我們一起在摩根那裡看到的一個東方異教的神像一樣。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他們雖然很健談,但總是不太願意談正事。他們會花掉大量的時間,去談那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而且,還得意洋洋的宣稱這是“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表現。雖然我自覺也是個熱愛藝術的人,但是像義大利人這樣,我可真做不到——他們甚至會為了音樂藝術而把一些可愛的男孩子閹割掉!
不過總的來說,義大利人不算很難打交道,要和他們達成協議並不難,難的是督促他們執行……有時候我真是感到很奇怪,他們是怎樣建立起羅馬帝國的?”
看到大哥對義大利人的吐槽,史高治差點笑出來了。他一下子就像起來二戰時候,可愛的義大利人的種種故事。不過和這些人打打交道,也是對大哥的一種鍛鍊,反正現在義大利的生意對他來說,還只是個臨時刷刷的副本。賺錢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將卡羅爾鍛煉出來了,那價值甚至還要在盈利之上。
小心的把大哥的信收好,史高治走出辦公室,向著不遠處的生產車間走去。生產線的擴張,帶來了一個後果,那就是在職工中有經驗的技術工人的比例下降了。雖然史高治這裡的有經驗的技術工人的比例依舊比同行業的其他企業要來得高,但是史高治明白,等到戰爭爆發後,自己的工廠的規模也許會迅速的擴大,到那個時候,工廠的產能也許要擴張到每月數萬支,甚至十餘萬支的水平,到那個時候,自己手中的技術工人肯定就會真正的短缺起來。
在以前,史高治總是採取向外招攬有經驗的技術工人的辦法,但是,這個行業整體的規模有限,即使將全美國的符合條件的技工都招攬來,對於月產十萬支步槍的目標來說,還是有些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史高治想起了在後世裡常見的一種辦法:師傅帶徒弟。
一個師傅帶幾個學徒,這在美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這是一種在手工作坊時代就流行的做法。作坊主帶幾個徒弟,徒弟們免費的為師傅幹活,而師傅們則傳授他們技術,直到他們成長起來,可以自立門戶為止。
但是這種制度顯然是有問題的,那就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就師傅的利益來考慮,最為理想的局面當然是徒弟們永遠出不了師。這樣師傅就總能有免費的勞動力使用,而且不用擔心徒弟在出師後變成了師傅的競爭對手。所以,師傅們總是會用一切辦法拖延徒弟的廚師時間,對於徒弟的教導,也總是能不教就不教,無論如何也要留一手關鍵的東西不教。所以做徒弟的要想學到真本領,還真不容易,有時候還必須採用一些間諜手段才行。
不過在工業時代裡,這種關係開始發生了變化。師傅不再是作坊主之類的有產者,無論是師傅還是徒弟,他們都變成了僱傭工人,師傅們手裡的技術絕活已經不再是能讓他的家族世代維生的法寶了,所以,只要有一定的物質激勵,史高治覺得,有經驗的技術工人們應該還是願意指導那些徒弟的。
於是參照後世的做法,史高治開始在工廠裡推出了這樣的活動。首先,史高治給每個技術工人確定了一個技術職稱,按照不同的級別,頒發不同的工資。一個最高階別的技術工人的工資是甚至可能是一個新手的好幾倍。
而在史高治的遊戲規則裡,一個技術工人,想要獲得更高的職稱,除了自己技術高超外,教匯出更多的新手,讓他們透過史高治組織的測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時,史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