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3/4 頁)
金。而如果我們暴露了自己的真實意圖,那就會提醒了我們的競爭者。而且向社會募集資金,就意味著很多研究無法完全保密。現在距離戰爭的時間還長,我也不會同時讓這麼的的專案上馬的。我會控制好次序和進度的。”
“這樣我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凱瑟琳回答說。
“另外,這當中的一些專案。比如說,製造大口徑火炮所必須的大型鍛壓機,這類東西,完全可以用於民用。就可以直接算在正常的研究計劃裡,根本不需要另外的給它們秘密撥款。卡羅爾,我記得大型水壓機的計劃本來就在麥克唐納鋼鐵的支出計劃中吧。”
“是的,而且進度不錯,現在已經在安裝了,再過不久就可以進行試執行了。”卡羅爾回答說。
第三百八十八章,看在D國的份上,拉“我大清”一把?
1891年4月,麥克唐納財團在英國的商業間諜發回來了這樣的一條訊息:日本剛剛向英國下了新的訂單,訂購了一條排水量四千餘噸,最高速度25節以上的快速巡洋艦。要求在1893年上半年交貨。
“4500噸的排水量,六門6寸速射炮,25節的航速,這不就是後來的“吉野”號巡洋艦。看來甲午戰爭就要開始了呀,只是奇怪的是,為什麼資本市場上一直沒有出現日本的戰爭債券呢?”拿著這份情報,史高治這樣感嘆道。
史高治在上輩子的時候看到過一些資料,上面都提到,日本為了獲得甲午戰爭的勝利,在世界資本市場上出售了大量的國債。甲午戰爭其實是日本賭國運的冒險。在戰爭中,如果滿清政府能夠再繼續咬著牙支撐幾天,甚至於在和談的時候多拖延兩天,日本政府就要因為無法支付即將到期的鉅額的國債的本息,而將陷入財政總崩潰的地步,於是我大清就可以不勝而勝了。
史高治對於這種說法也是相信的。因為他雖然知道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國力大大的增強了,但是日本畢竟才那麼點大,滿清怎麼著也有那麼大,雖然滿清的組織能力,調動國力的能力是肯定比不上日本的,但是史高治還是覺得,無論如何,“我大清”的基本盤要比日本大那麼多,日本要想在一場和“我大清”的軍備競賽中佔據上風,絕對是困難的。而史高治也知道,在現在,日本海軍的力量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已經好多年都沒有購進新的軍艦了。而如果這條軍艦順利建成,加入日本海軍,那一旦這條軍艦形成了戰鬥力,日本艦隊對於北洋水師就將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了。只是連“吉野”號巡洋艦都已經開始建造了,說好了的日本國債在哪裡?
原本史高治還打算接著日本的戰爭國債進行一番運作,一方面藉著這個機會賺點錢,另一方面,也可以順手坑“大日本帝國”一把,算是看在黨。國的份上,拉我大清一把。然而,如今的情況卻完全出乎了史高治的預料。
“讓邦德把這幾年來關於日本的經濟狀況的情報拿過來,給我看看。”史高治放下手裡的情報對自己的秘書範比滕說。
“是,先生。”
……
到了下午,大批的有關日本這幾年的經濟情況的情報就擺在了史高治的案頭。在認真的研究了這些情報之後,史高治不得不承認一點,看來自己上輩子被那些“真相”呀,“揭秘”呀什麼的給騙了。
這些情報顯示,在這幾年裡,日本的財政收入已經和“我大清”不相上下了。考慮到日本政府的行政效率要遠遠高於我大清,再考慮到日本國家更小,相對來說,其他的日常開支也可以更少,這自然就能讓他們將更多地財政收入投入到軍備當中去。這樣一來,根本就不用借國債,日本就能很容易的而在這場軍備競賽中壓倒滿清。在這場競賽中,真正需要靠借高利貸來行險一搏的,反倒是我大清了。不過我大清可不會為了這個行險賭國運的。
“看來靠國債來坑小日本是沒機會了,也許等戰爭開始後,倒是可以靠貸款給滿清來坑滿清一把。”史高治知道,我大清在輸掉了甲午戰爭之後,支付給了日本鉅額的賠償,憑著我大清的那點財政收入,根本就支付不起這樣的賠款,不得不向各國銀行大量貸款,借了大量的的高利貸。利用這個機會,倒是能賺不少。只是這樣的“國難財”到底該不該發呢?
“憑什麼不發?有錢不賺,天誅地滅!再說,滿清這種落後於時代的東西,越早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對於國家人民越是有利。所以,為了中國的未來,一定要推翻滿清。一切能削弱滿清的事情都是正義的事情,都可以做!”史高治在心裡這樣的想著,於是立刻就心安理得的開始考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