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在當今亂世之中,能像劉備和公孫瓚這樣依舊能保持師兄弟間情義的諸侯,實在是難得一見。
由於大將嚴綱被殺,因此此時公孫瓚營中,便只有趙雲一將,這相比之下,劉備地盤兵馬雖少,但麾下文武卻更多。而對於三國曆史比較熟悉的曹性,自然也是知道公孫瓚手下人才不多,除了一個趙雲和田豫堪稱‘將才’之外,其餘人等便幾乎都是‘龍套’了。
不過今日議事,曹性倒是見到了公孫瓚麾下的心腹幕僚,也可以說是他身邊的唯一一位謀士——關靖。對於關靖此人能力如何,曹性倒是沒有太多的瞭解,不過對方對公孫瓚麾下確實是十分地忠心,這一點倒是毋庸置疑。在歷史上,公孫瓚在易京樓兵敗後,關靖也隨之殺敵至死,不能不說是一位忠烈之士。
待眾人坐定之後,公孫瓚隨即便想和劉備商議具體出兵之事;只是偏偏就在此時,一名信使打扮計程車兵卻急匆匆地跑了進營內,隨即把一小卷密封的書卷遞給了公孫瓚,而後者在開啟看過裡邊的內容後,臉色頓時便顯得‘晴轉多雲’了。
‘看他那樣子,該不會老婆和別人跑了吧?’見公孫瓚得臉色實在是有夠差的,一旁閒得沒事做的曹性倒是‘邪惡’地想到。而就在此時,一旁的劉備也覺察到了公孫瓚的不對勁,隨即便開口問道:
“伯珪兄,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見劉備問起,公孫瓚也沒有隱瞞,當下還直接把那封書卷遞給了劉備,讓劉備等人看看上邊的內容。而原本還表現得輕鬆無比的曹性,在和劉備沮授一同看過那封忽然到來的書信後,臉上的神情也不禁變得有些難看了起來。
書信是從幽州薊縣快馬加鞭送過來的,發信人是赫然便是如今的幽州刺史劉虞。至於內容,無非就是說不希望袁紹和公孫瓚‘同室操戈’,希望兩人能‘握手言和’。而在內容的結尾之處,劉虞還親自以刺史身份下了一道命令,讓公孫瓚收兵回去。
“此信必然是袁紹之計,若是將軍退兵,我家主公自然無力獨戰,如此一來,冀州之危便可輕鬆化解。而待袁紹恢復元氣後,自然可以將我等逐個擊破!”才剛把劉虞的來信看完的沮授,就已經把袁紹的用意都給猜得**不離十了。
第七十五章 可把你們給等來了
PS:第二更~週六事情有點多,呵呵,晚上進行第三更,祝大家週末愉快!
——
‘糟糕,我怎麼就忘了劉虞和公孫瓚一向不和的事情。’在看完劉虞的信後,曹性可以說是在場之中最為‘驚恐’的一個,要知道若是公孫瓚當真退兵,那麼曹性之前所做的‘設想’就等於完全破滅,因此在沮授說出自己的見解後,曹性便一臉緊張地看著公孫瓚,希望對方能夠說出‘不退兵‘的決定。
“主公,若是我等不退,恐怕會引起刺史大人的猜忌。”關靖這話倒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放在此時說出,卻讓曹性有一種想衝上前去掐死他的感覺。
和劉備對望了一眼,此時沮授也是滿臉的無奈。作為劉備的謀士,他自然不希望公孫瓚就此退兵,否則自家主公的壓力必然會倍增;但如果讓自己為了自家主公而去讓對方留下,沮授感覺自己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而就在此時,只聽曹性開口說道:
“依在下之見,公孫將軍理應退兵!”
此話一出,莫說是劉備等人大吃一驚,就連此刻還在躊躇的公孫瓚,都感到有點難以置信。畢竟關靖說退兵還可以當作是為自己‘著想’,但曹性可是劉備麾下的武將,難不成連他也會為自己‘著想’?一想到這個‘荒謬’的可能性,公孫瓚自己都覺得難以接受。
當然,身為劉備麾下將領的曹性,是絕對不可能去為公孫瓚‘著想’的,因此他之所以說出這番話,那肯定是有他的理由:“末將所指,並非是讓將軍退兵不戰,而是讓將軍退兵給袁紹‘看’!”
“此計大秒!”曹性話音剛落,沮授便已經拍案而起:“如此一來,我等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袁紹徹底擊潰!”
——
——
十日後——冀州境內——陽平郡
自袁紹兵敗之後,為防公孫瓚與劉備聯軍突襲,因此在臨近安平國和清河郡的鉅鹿郡以及陽平郡二人,都留有至少一萬的守軍在此。當然,不要以為袁紹的兵力還有許多,自從在界橋大敗後,袁紹手中的兵力便只剩下八萬餘人,而這兩郡的守軍兵力,其實已經是袁紹手裡四分之一的力量。
如今陽平郡的守將,乃是袁紹麾下的大將淳于瓊。作為在歷史上導致袁紹最終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