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數十名哨騎往廣平郡而去。果然在幾個時辰之後,劉備便已經收到了許攸帶領大軍棄城而去的訊息,如此一來,前後只是花了幾天的時間,劉備軍便已把陽平和廣平二郡成功拿下。而經此一戰袁紹在冀州還剩餘的地盤,便只有魏郡一地了。
不過由於許攸的果斷撤退,讓魏郡的守兵一下子便激增至一萬餘人;特別是鄴城的堅固程度,更是遠非陽平和廣平這兩郡裡的城池可比。因此劉備若是想要攻下袁紹在冀州的老巢魏郡的話,恐怕便要多費一番功夫了。
——
數日後——鄴城城樓之上
雖說同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但高覽的性格以及行事明顯和顏良文丑有較大的區別。應該說比起勇冠三軍的顏良文丑,高覽更是像是一位‘均衡發展’的將才。因此袁紹在離開魏郡之時,才會把自己的老巢託付給高覽,而不是性烈如火的文丑。
而就在剛才,城外的劉備軍早已有人三番四次地上前交戰,對於,高覽是一律不予理會:對於自身有到底多少‘斤兩’,他可是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這連文丑都敵不過的劉備軍武將,自己又怎麼可能打得過?因此任憑劉備軍裡計程車兵罵幹了口水,高覽也只當是‘耳邊吹過的清風’。
“公與,看來那高覽是不會理睬我等的叫戰了。”大軍陣中,劉備正一臉凝重地對沮授說道。
“怕是如此。”由於沮授並不善於奇謀,因此在面對高覽的死守戰術下,他也只能感到一些無奈。不過沮授‘不善’,旁邊一肚子‘後現代精華’的曹性,可就想到一個辦法。
“主公,依末將之見。不若讓為先以及於瓊二位將軍前往‘勸降’!”曹性話音剛落,沮授便已拍手讚道:“本善大才,此計甚妙!”
見沮授一臉興奮,劉備倒是笑道:“公與可說說如何妙法?”
沮授回道:“淳將軍乃袁紹不欲贖回之多年老將,為先更是飽受袁紹麾下大將的屈辱;如此一來,若是讓他們上前將自己的經歷說出,恐怕敵方軍心頓時便會大亂!”
‘丫的,哥好不容易才琢磨出這麼點東西,你小子倒是幾秒鐘就給領悟到了,上天不公啊!’這邊曹性在心中‘哀嚎’,那邊劉備便已讓麴義和淳于瓊兩人來到身邊,隨即便把曹性的建議說了一遍。對於,麴義和淳于瓊都表示沒有異議,畢竟他們也很想讓袁軍士兵知道袁紹的‘無能’;於是兩人當下便策馬出陣,往鄴城靠近而去。
眼見麴義和淳于瓊走遠,劉備又再次對曹性讚道:“不想本善果真是文武雙全,備能得之為臂助,實感萬幸啊。”就連沮授也不由得為曹性此計而滿是讚賞地點了點頭。
“主公過獎了。”其實古代的兵法曹性壓根就不會,之所以能想到這麼個方法,無非就是在回憶過程中想起:在後世之中,經常會有一些公司為了去搞垮競爭對手,於是便讓對手公司原來的員工去說對方的不是,藉此來讓對手公司的員工離心;這種在後世裡的電視以及小說裡都‘屢見不鮮’的橋段,如今倒是讓曹性這個‘穿越’過來的人拿到古代來‘試用’。
而在鄴城之上,眼見麴義和淳于瓊這兩位‘舊同事’單槍匹馬地靠近城外,而且身後又沒有帶半個人馬,高覽倒是搞不清楚對方到底想要幹嘛。不過當對方開始說出第一句話之後,高覽頓時便有一種‘大事不妙’的感覺:
“諸位將士,且聽我等一言!!”
第一百一十五章 弓箭手速退
PS:第二更~感謝書友最愛浮雲的打賞!
——
真要說起來的話,麴義和淳于瓊兩人都不是什麼受過‘專業培訓’的‘演講家’;但人在訴說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之時,那種情感,那種語調,無疑都是很容易讓人‘有所感觸’。而如今,麴義和淳于瓊的‘現身說法’,無疑讓城上的守軍的心中感到無比的顫動。
不需要添枝加葉,光是麴義和淳于瓊本人的‘真實經歷’,便已經足以讓城上的不少守軍動搖!當初贖回淳于瓊一事,袁紹對麾下所有文臣武將都下了‘封口令’,對外便只宣稱是淳于瓊‘背主投敵’;至於麴義的事,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如此一來,當麴義和淳于瓊在訴說‘真相’之時,不少袁軍士兵心中便已經對袁紹感到徹底的寒心。
雖然高欄很想讓弓箭手把麴義和淳于瓊二人射死,但由於兩人站的位置離城牆實在有點遠,縱使勉強將箭發出,恐怕以兩人的武藝也能輕鬆當下。也許是‘心虛’的關係,高覽竟然從來都沒有想到要為‘袁紹’辯解的念頭,如此一來,當麴義和淳于瓊離去之時,城上不少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