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為劉備是皇室宗親,而是再加上其在虎牢關一戰中的出色表現,這才讓還在冀州任事的審配,毅然決然地前來平原投奔。如此一來,歷史上袁紹的‘四大謀士’,便已經被劉備給‘瓜分’了一半。這樣算一算,倒是讓曹性稍稍平衡了一下當初在潁川一無所獲的‘不滿情緒’。
而在曹性離開的這兩個月中,劉備也確實在沮授等人的幫助下,開始了大規模地招兵買馬,當然,考慮到劉備的地盤就只有平原郡一地,以及不浪費無謂的錢糧,當初曹性在離開之時,便已經和沮授大概說了一下關於招兵方面的要求。
新兵考核,這可以說是招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歷史不止一次地證明了,‘數量多不如質量’好這個道理。因此,為了減少無謂的消耗和訓練上的繁瑣,曹性在離開長安之前,便和沮授大體說了一下自己對於徵兵的要求。而在回到平原郡後,曹性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立刻把劉備麾下的所有文武,包括劉備本人在內,都請到營中聽自己‘講課’。
當然,曹性穿越前也並非是什麼軍事家,因此所謂的‘新思路’,其實就是根據他在幷州當兵的切身體會,再加上自己在後世中看過的一些電視小說中,從而總結出來的一些建議。說白一點,曹性對於募兵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經驗,能力,心理素質。
所謂經驗,其實是和年齡掛鉤的;畢竟能身經百戰而不死的,除非是一些擁有將領潛質之人,若是單以士兵來說,那必然是一些年紀不小的老兵。而一支部隊之中,若是沒有老兵,那戰力必然不會強到哪裡去;當然老兵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至於這中間如何平衡,這個曹性‘不會’,因此他倒是很乾脆地把‘後邊的部分’交給沮授去考慮了。
至於能力,這個說法其實很廣泛,但具體到‘士兵’這一個位置上的話,那能力大多都體現在武藝和體格方面。武藝好的自然不用說,殺敵立功都會快些,至於體格方面,這幾乎是一個好士兵的基礎要求了。當然,如果單說這些的話,曹性相信作為超級猛將的關羽張飛都不需要他去教,因此他所注重的能力,便體現在武力以外的方面。不如說,智謀,指揮等等。
在如今這個時代,一般武將幾乎都是自學成才,然後直接上任;至於謀士,或是世家子弟,或是寒門學子;總之,就是沒有多少人,會重視從軍隊計程車兵裡,去直接培養出一名將才出來。因此曹性想要劉備重視的,便是對於士兵的培養。說白一點,就是曹性希望能在平日武力體格等選連之時,由將領謀士們來多加一些戰略指揮等方面的‘培訓‘,從而可以讓整支兵馬的綜合實力上升。
至於最後一點‘心理素質’,曹性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在這個時代絕對是‘首開先河’。所謂心理素質,其實就是對士兵們抗失敗能力,以及在困境之中保持士氣和鬥志的關鍵點。在如今這個時代,軍隊計程車氣一般都在於主將之上,因此很多時候,便往往是‘成也主將,敗也主將’。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但其實這只是一句形容詞,許多時候,往往只是因為主將敗了,軍士們便無心應戰。就那虎牢關之戰來說,董卓的人馬足以和聯軍比肩,但就是因為呂布華雄先後敗了,才讓嚇得做出遷都的舉動。若是換了曹性來守,十幾萬的兵馬守一個虎牢關,恐怕就是城門緊閉,也能讓聯軍無可奈何。
因此曹性想要說的,便是在訓練士兵體格,以及為士兵‘培訓’之時,另外再加一堂‘心理輔導課’,讓一些經驗老到計程車兵,或者是一些身經百戰的猛將,卻講講自己當初是如何百戰不撓,最終成就一路走到今天的例子,以此來讓士兵擁有自我激勵的能力。
說實話,曹性的說話,大多都是來自後世許多大公司培訓新員工的思路;雖說他在後世只是一名大三的學生,但卻也做不過實習的工作。在曹性看來,培養士兵的道理其實就和培養員工的一樣,都是為了能夠增強自身的實力,從而為主公【公司】,也為自己,卻創造更大的輝煌。
在‘講完課’後,曹性大略地掃了全場一眼,發現除了沮授,審配,張遼三人之外,其餘之人縱使是在專心致志地聽講,卻依舊是一臉茫然的神色。對此,曹性也沒有更好的方法,只能在日後‘實際操作’的時候,再和大家一一說明。
當然,在曹性說完這些後,劉備本想讓他去和張飛等將一同負責此事,但曹性卻因為想要重新訓練出一隻弓箭手部隊的關係,因此倒是讓劉備不必專門讓他去負責,只需讓其他將領有不明白時來詢問自己便可。
不過在‘講課’結束後,劉備忽然提起的一件事,倒是讓曹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