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頁)
果然一早就知道蔡瑁懷有二心。’心中雖然有些許吃驚,但曹性表面上卻還是一臉的平靜:“此事又和士元頂撞周瑜有何聯絡?”曹性也怕龐統是前來刺探自己的虛實,因此當下也並沒有立即給予明確的回答。
“關聯甚大。”龐統慢慢說道:“在下便是因為勸周瑜莫要藉此事再行伏擊將軍,言若是行此計策必遭敗局,結果便被那周瑜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軍法伺候。”
“士元為何會覺得此計必會令東吳大敗?”曹性也覺得利用城內叛黨引自己進城的計策很是不錯,因此方才很是好奇地向龐統問道。
龐統緩緩問道:“有了樊城的前車之鑑,莫非將軍還會以身犯險不成?”
曹性先是一愣,隨即點頭道:“不錯,縱使要派人前去偷城,本將也不會親自前往。”
“那不就是了?”龐統一臉‘早知如此’地說道:“若將軍沒有親自前去,縱使大軍在城內受到伏擊,想來將軍也可隨機應變。”
“那周瑜為何又會覺得此計可行?”徐庶開口問道。
早有準備的龐統當即回道:“兵法有云,實則虛之,虛則實之。周瑜便是認定將軍不會提防我等的連番用計,因此方才想要在城內一舉擊敗將軍。”
“多虧士元提醒,否則我軍只怕難逃一敗。”正如龐統所言,曹性的確沒想過像周瑜和諸葛亮這樣的智力牛人會在一個計策失敗後,立即便以同樣的計策再度設計自己。因此若非龐統到來,只怕曹性還真的會考慮派兵前去和城內的蔡瑁等人裡應外合。
“其實縱使在下不來,此事於將軍也並無大礙。”龐統緩緩道。
曹性奇道:“士元何出此言?”
龐統回道:“此處大軍總數絕不下於十二三萬,因此只要將軍不親自前往,縱使得一小敗,只怕也不足讓將軍傷筋動骨。”
這話可以說才是真正地點中了曹性的心意:確實只要自己軍中的重要人物都不前去的話,縱使城內當真有詐,己方最多也就損失一些兵馬而已。不過在聽完龐統的話後,當下曹性倒是忍不住問道:
“士元此來,不知是否有意歸順我主?”
見曹性終於問到這個事情上,同樣是早有準備的龐統當即便回答:“那便要看將軍是否願意接納在下這個粗人了。”
“哈哈,十元能來,當真是我軍之福”眼見有著‘鳳雛’之稱的龐統終於也有歸順到自己帳下的一天,曹性心中自然是萬分地高興:“來人,今夜便在營中擺上宴席,我要為士元的到來好生慶祝一番”
“遵命。”營外頓時有一名士兵進來拱手應道,隨即便再度出營傳令去了。
眼見曹性居然會為自己的到來而如此高興,龐統心中不禁又是一陣感慨:雖然在動物的時候周瑜也很是看重自己,但卻始終不曾像曹性這般關懷備至。
如果比智謀的話,只怕曹性這一輩子都無法勝過自幼飽讀兵書,並且還精通韜略的江東周郎。但如果比待人接物的話,那麼來自後世的曹性無疑就要比周瑜厲害多了。畢竟現代社會的人與人相處之道,可是比古代要複雜高深得多了。
在明白城內的接應已被周瑜暗中設計後,曹性隨即便向龐統問道:“既然裡應外合已不可取,不知士元可有妙計助我攻取襄陽?”
“將軍此言差矣,以在下看來,裡應外合正是可取之道”龐統毫不猶豫地說道。
曹性頓感驚訝:“士元此話何解?”
“周瑜想必此時已經知道在下前往投奔將軍,若是將軍易地而處,不知又會作何感想?”龐統向曹性問道。
曹性沉吟道:“若我是周瑜,必會以為伏擊之事已然洩露,因此敵軍必然不會再度與城內叛黨裡應外合。”
“不錯,正是如此。”龐統緩緩說道:“既然周瑜已無防範,那將軍何不反其道而行?”
“對啊,我怎麼就沒有想到?”曹性當下便拍案叫絕道:“士元真乃奇人也。”雖然裡應外合並不算十分高明的計策,但此時雙方的較量已經從計謀的層面上轉移到對對手心理揣摩的層面上去了。
“不過雖說周瑜會覺得將軍不會再上當受騙,但有孔明在此,只怕也不會全無防備。”龐統淡淡地說道。
‘這些頂級謀士之間的較量還真是複雜。’曹性此時倒是不由得慶幸自己身邊有這麼多的頂級謀士存在:“那以士元之見,我等應當如何是好?”
龐統沉吟了片刻,隨即便道:“將軍何不在攻城之際讓城內之人驟然發難?”
這話一出,徐庶和張遼臉上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