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部分(第3/4 頁)
不得其解,先鋒軍的主要武器是索米衝鋒槍,是可以輕易的打出彈雨。但衝鋒槍的射程有限,在日本人研究中,超過二百米已經沒有太大威脅了。
青木次郎嚴格按照教科書上的提醒,準備在三百米處先給先鋒軍一個教訓。但這一次先鋒軍的彈幕在三百米外就先開始推進了。
彈幕繼續推進,甚至直接穿透那些碗口的樹木,打倒那些躲在後邊的鬼子。
這個時候,青木次郎終於察覺到這些先鋒軍的武器已經不是衝鋒槍了。
當然如果能有點金手指的金光點亮他的鈦金狗眼,他就能認出這些很像後世的知名武器ak…47的武器,依舊叫衝鋒槍,不過它們的名字叫做五六式。
……
隨著新聯合政府的成立,孟享突然發現基地又有了新變化。
“這是不是就是說,雖然二戰後的那些國外知名武器依舊是原價甚至是兩倍的價格,但紅色華夏的62年前的武器已經可以享受半價,甚至四分之一的優惠了?”由於小花越來越配合,孟享有事就直接問小花。
“最低可以到六分之一!”小花補充道。
孟享不由欣喜若狂,這意味著眾多先進的武器可以大範圍裝備了。62年前的紅色華夏在武器裝備上可是毫不含糊。雖然蘇式武器較多,但當時的蘇俄武裝已經佔了半壁江山了。
“是新國家政權引起的變化?”孟享按耐住喜悅,再次問道。
“沒有標準答案!”小花的回答讓孟享無語。
不過,這不妨礙他快速的把新武器交付到了前線使用ak…47的部隊先使用。
索米在歷史中沒有經受熱帶雨林的考驗,但ak…47卻是後世叢林的殺手,為了減少傷亡,孟享特地高價生產了不少ak…47裝備了精銳部隊,也有更多的部隊有相關的訓練。五六式的生產正是時機。
於是日本人在從林中再次體驗到了先鋒軍的彈雨攻擊。
第793章 誘敵深入
隨著華夏軍隊的進攻,三十萬接應部隊組成的一道道綠色迷彩的洪流席捲著整個邊界線,用一道道彈幕敲擊著日本人構築的各條陣線。
五十萬華夏先頭部隊攜裹著三千多輛鋼鐵裝甲坦克完成了最後破碎日本防線的一擊。
日本在東南亞防禦的重點雖然就是華夏的這一面的邊界,也不過才30多萬人而已。雖然邊界線上地形險要,難以展開大軍陣型,但那裡阻擊的日本人面對的卻是鋼鐵坦克的衝擊。
基地可以生產紅色華夏武器的資訊來的太晚,孟享只來得及生產各類更適應叢林作戰的輕武器。
坦克裝甲依舊採用了m5等二戰廉價武器。
m5輕型坦克效能並不是孟享在東南亞長時間測試的二戰坦克中效能最好的,但卻是得到了歷史實戰考驗的。
德國人的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雖然經歷了北非熱帶沙漠的考驗,但沙漠畢竟是沙漠,不是叢林。而蘇俄人的柴油發動機的坦克,僅僅噪音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反而m5等高大的身形有茂密的植被遮擋,不是最大的威脅。
美國人在太平洋的表現至少證明了它的可靠性的優點,m5還是m3斯圖亞特坦輕型坦克的升級版本,整個家族的動力和靈活性以及防禦能力都大增,至少對付日本人的豆丁坦克還是壓倒性的優勢。況且日本人在南方裝備的裝甲車輛很少,他們的任務主要是對付步兵。
這個時候,甚至連那些只能對付堡壘工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都有點多餘,反而是那些更加靈活的裝甲車成了主角。
除了那些多功能步兵戰車重新調來南方,成了輕型機械化部隊的主力外,即使是摩托化部隊和山地部隊作戰的時候,也大規模的裝備上了搭載著m2或者mg…42機槍的吉普車。
而這個時候,日本人只能呆呆的覺悟到,他們需要和各種鋼鐵怪物來對抗。
除了肉彈,他們的三八大蓋沒有多少用武之地。就連肉彈,也要有不被彈雨撕成碎片的幸運。
日本軍隊根本無法阻擋這支用鋼鐵武裝起來的隊伍,除了那些被背後的彈雨洗地清理的陣地外,還有更多的防禦陣地是被這樣的鋼鐵隊伍硬砸垮的。
鋼鐵洪流下,日軍兵敗如山倒。
到了20日中午,東南亞和華夏現有土地接壤的邊界陣線就一半多失守。
其他陣地也被切割孤立,求援告急的電文雪花般的飄向日本南方軍的司令部。
“和先鋒軍對比火力是不明智的!”寺內壽一低嘆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