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部分(第2/4 頁)
七萬人數字或許乾巴巴的,但孟享見過的那高高的一大堆計程車兵的檔案,沉甸甸的壓在了他的心頭,讓他回望著山腰處的烈士陵園有些發證。
“無名英雄紀念碑已經落成了。”李樹春過了片刻後,提醒孟享道。
他所說的無名英雄紀念碑是孟享的提議,不過建造的地點挪到了後世的位置,挪到了北平。
雖然孟享解釋了建造在北平的理由是那裡集中沉澱了近代華夏屈辱歷史的所在,但一些人從這方面卻開始猜測先鋒軍的政權新的首都的位置。
首都不僅僅是一個榮譽的象徵,而且其中蘊含著無數的商機和利益。
很多人看好先鋒軍的未來,以後先鋒軍主政華夏在國人眼中已經是必然的了。此時雖然先鋒軍的司令部,以及聯合戰區管委會的辦公場所依舊在齊都,但齊都的各方面已經註定了不可能作為華夏的核心首都。那麼行政首都的位置就成了焦點。
此時被列入國人視線的有北平、長安、鄭州三地,
北平被先鋒軍接手以來,一直在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設施,各種博物館、展覽館甚至圖館的落成,以及十幾所大學的修繕擴建,讓很多人猜測這是先鋒軍為以後的首都做準備。
而西安被先鋒軍佔領後,也同樣在進行著大規模的城市建造和改造。尤其是西安的名字被改成了長安,更是引來無數人來猜測。
但鄭州領銜的中原地區則是後來者居上。隨著安陽等地的考古的發現,夏商周三代之都在中原附近的繁盛,加上先鋒軍提出的華夏文明的復興,使得國人的關注目光對準了中原地區。聯合戰區**更是提出了中州的城市圈的概念,以鄭州為中心,北至安陽,南到許昌,西至開封等地,東連洛陽,下一步將啟動城市輕軌網,打造中州城市圈。
雖然洛陽、開封等地因為黃河航運的沒落而沉淪,但此時有了平漢鐵路和隴海鐵路大動脈的交匯,使得這些古老文明城市的復興指日可待。於是鄭州等地被一些人推為新首都的熱門選擇,並有人提出了以中都命名這個這個橫跨黃河兩岸的都市群。
賭定北平可能為首都的人也是不甘示弱的提出了京津都市圈,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島,甚至遠及承德、張家口和保定,並列舉了聯合戰區提出的附近幾個城市建立城際電車輕軌的計劃。
其實這個城際輕軌的計劃不僅僅是針對京津和鄭州周邊的城市群的。
先鋒軍從美國收購了兩三萬公里的鐵軌,其中不僅僅是有50公斤及其以上的,還有部分43公斤及以下的輕軌。這些當做廢舊鋼鐵用來回爐有些可惜,於是孟享提出了發展城市圈,以輕軌等城際列車來連線相鄰的城市以及周圍的鄉鎮,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輕軌在後世以其成本低,便捷而成為後世發展的一個趨勢。之所以叫輕軌,並不是它的軌道就是輕的,而是它的車型和編組以及站臺的建造規模相對於地鐵和普通鐵路來說,有些不同。車軸重量輕,是它和地鐵等重軌的其中一個不同,但不是鐵軌的輕重。
因為屬於城市周邊的,所以採用的是先鋒軍從德國人那裡引進的電力機車的技術。03年的時候,德國西門子就和通用電氣公司研製出了時速達到200公里的實用的電力機車。德國人的電車技術也是一直很先進的,孟享構建的華夏鐵路軌道網一開始就是瞄準了電氣化的這個世界還沒重視發展的高,不再重複蒸汽機車的老路子。
孟享之所以大力發展鐵路交通,全部是因為後世的一些經驗教訓。華夏人多,若是真像美國那樣以汽車和公路為主,恐怕到時候各類問題帶來的弊端不是輕易解決的。而很長一段時間內,華夏百姓也不可能一下子達到人人有車的理想社會,所以交通的問題也必然是華夏發展的瓶頸。這個時候提前規劃大力發展公共事業交通就成了必然。
從安全n、人員配備、成本等各方面考慮,運載量大,相對靈活的輕軌電車等城際交通無疑是很合適的選擇。城市圈已經囊括了一個人一生的軌跡,配合城際交通的城市圈交通體系無疑就是解決交通問題的關鍵所在,也可以快速疏導各城市圈之間的交通壓力。
於是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包括聯合戰區已經劃定了京津都市圈、鄭州都市圈、長安都市圈、齊都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武漢都市圈等六大都市圈的城際交通建設計劃。
因而當有人宣稱鄭州的中原都市圈的時候,在京津的燕趙都市圈、長安的秦漢都市圈外,就連齊都的齊魯文明牌、武漢的楚文明牌甚至杭州的吳越、南宋等文明派也都打了出來。不過這些地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